茶树栽培技术(三十一)

作者: 来自: 时间:2005-07-07
分享到:

    3、茶树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病害,亦是茶树的一大患疾。它的发生和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现将我国茶区的主要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茶白星病

    1、病原菌分生孢子器;2、器抱子;3、病叶症状

    (1)叶部病害

    我国茶树叶部病害已记载约有33种。加害嫩叶和新梢的主要病害有茶饼病( 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茶白星病(Phyllosticta fheaefolia Hara)和茶芽枯病(Phyllosticta gemmiphliae Chen et Hu sp nov)。茶饼病和茶白星病在我国高山茶园中发生严重,不仅直接影响产量,而且病叶制成干茶,味苦涩易破碎,品质明显下降。70年代中期起,茶芽枯病在浙江省发现,目前安徽、江苏等省产茶区均有发生,成为春茶期间的主要病害。加害成叶和老叶的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Guignardia camelliae (Cooke)Butl]、茶轮斑病[Pestalotiopsis theae(Sawada) Stey]、茶炭疽病(Golesporium theae sinensis Miyake)、茶煤病(Neocapnodium theae Hare)等。这类病害分布于全国各产茶区,其中茶炭疽病分布在西南茶区和浙江省等地。现将主要叶部病害的症状列于下表。

    茶炭疽病

    1.分生孢子盘;2.孢子梗和分生孢子;3.病叶症状

    ①发生和流行   茶树主要叶部病害大都由真菌引起。以菌丝体在树上病叶或土表落叶中越冬。芽枯病菌还可以潜伏在越冬芽叶内度过严寒,次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茶饼病为担孢子),通过风吹雨溅以及露水等传播,侵染茶树叶片。在适宜条件下,一年中可以发生多次侵染,使病害流行.各种叶病的流行条件不尽相同。茶饼病、白星病和芽枯病在有充足的病源和嫩芽叶的前提下,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的流行;茶饼病的流行与日照关系密切,连续5天日照少于4小时,是病害流行的必要条件,因此,茶饼病和白星病的发病期在春、秋茶季(5一6月和9月);芽枯病的发病期在春茶期(4一5月),春茶盛采期也是芽枯病的发病盛期;云纹叶枯病、轮斑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云纹叶枯病发生期长,一年中除严寒外均能发生,在浙江7~8月旱季结束,遇连续降雨,10一15天以后常出现发病高峰期,轮斑病以夏秋季为发病盛期,炭疽病则在多雨凉爽的梅雨(5一6月)和秋雨期间(9一10月)发生,在浙江以秋季为发生旺期,煤病的发生盛期在秋冬季。茶树的生育状况对叶病的发生有影响。云纹叶枯病、白星病、煤病等在茶树遭受热害,肥水管理不良、发生虫害等生长不良状况下,发生较重;茶园偏施氮肥,茶树生长柔嫩的情况下,有利于茶饼病的发生;轮斑病菌必须从伤口侵入茶树叶片,修剪和虫害所造成的伤口便成为这类病菌侵染的通道,因此,在机采和发生虫害的茶园中,轮斑病发生严重,煤病常是茶树表面的附生菌,需从黑刺粉虱、蚧类和蚜虫的分泌物中提供养料,赖以生存,因此,煤病的发生和虫害关系密切。

    主要叶部病害的症状区别

病害名称

茶饼病

白星病

芽枯病

云纹叶枯病

轮斑病

炭疽病

煤病

症状

加害嫩叶和嫩茎。病斑在背面突起如饼状,上生粉白至粉红色粉未,正面凹陷呈淡黄色褐色

加害嫩叶和嫩茎。病斑小,直径在0.5-1.5毫米,圆形,中央凹陷,灰白色,边缘紫褐色至暗褐色,上生黑色小粒点

加害嫩芽叶。病斑褐色至黑褐色,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病叶扭曲,呈枯焦状,后期上生黑色小粒点

主要加害老叶、成叶、嫩茎、嫩叶,茶果也可发病。病斑不规则或半圆形,褐色,深浅不一,成云纹状,以后,病斑中部褪成灰白色,上生灰黑色扁平小粒点

主要加害成叶和老叶。也可侵害嫩叶和嫩茎。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边缘有褐色隆起线,中央有同心轮纹,其上排列有浓黑色较粗的粒点

侵染嫩叶,成叶发病。病斑不规则形,黄褐至红褐色,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明显,无轮纹,病斑两面均散生细小突起黑色粒点

主要发生在老叶和成叶上。在枝叶上盖满了一层煤污状黑霉

    ②防治方法素  秋冬季深耕,清除茶园土表和树上病叶,以减少次年病源数量;勤除杂草,剪除病、枯枝叶,使茶园通风透光良好,以减轻煤病等的发生;采取夏季灌溉抗早,冬季铺草防冻的措施,以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而不利于病害流行的良好生态环境;加强肥培管理,适当提高肥料中磷、钾比例,及时分批采摘等,都可增强茶树抗病性。不同品种对多种叶病的抗病性有差异,如大叶种一般易感染云纹叶枯病,而小叶种则表现较为抗病。在发病严重地区,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叶病的根本措施。近年来,浙江茶区由于推广龙井43号优良品种,炭疽病也随之流行,在这些地区应加强对炭疽病的防治。采用化学防治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和适宜的喷药时期,防治嫩叶病害应在春、秋茶萌芽期就开始喷药;对云纹叶枯病和轮斑病应在初夏期防治;炭疽病在秋茶一叶期喷药。可喷洒50%托布津、70%甲基托布津100-125毫升/亩(合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75-100毫升/亩(合1000倍液)、75%百菌清100-150毫升/亩、(合800-1000倍液)或65-80%代森锌95-165毫升/亩(合600-800倍液)。在6月上旬和10月份各喷洒一次25%粉锈宁20-30克/亩(合3500倍液)或25%萎锈灵?5一100克/亩(合1000倍液),可以有效地防治茶饼病。

    (2)茎部病害

    我国茶树上的茎病已知约有39种。主要种类有红锈藻病(Cephaleuros parasiticus Karst)、菌核黑腐病(Carticium  unvisun Petch)、菌索黑腐病(Corticiurn theae Bernard)、枝梢黑点病(Cenangium sp)和地衣苔鲜等。红锈藻病和两种黑腐病(菌核黑腐病和菌索黑腐病)在广东、海南省发生严重。近年来,红锈藻病发展迅速,云南、湖南、浙江、安徽等省均有发生,它危害枝叶,并分泌毒素,使树势衰弱,发生严重时,茶树大量落叶。枝梢黑点病在湖南、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发生普遍,对夏茶影响较大,使芽叶瘦小发黄,严重时,枝梢枯死。地衣苔鲜是老茶树上附生植物,分布普遍,是老茶树上的常见病害,发生严重时,可使茶树生机衰退。几种茎病的识别方法是:红锈藻病加害茎和叶,在茎上产生紫黑色椭圆形病斑,上有纵裂,在雨季,病斑上形成铁锈状毛状物;叶片上病斑圆形,稍突起,边缘紫色,后期病斑变褐色。枝梢黑点病加害当年生木质化枝梢,病斑不规则形,上生椭圆形、突起而有光泽的黑色小粒点。两种黑腐病均加害茎和叶,菌核黑腐病在叶片上产生不规则形病斑,上生灰白色小圆点,以后病叶变黑,较粘,枯叶被淡红或乳白色菌膜粘附在茎上,不脱落,冬季在病茎上产生细小菌核;菌索黑腐病在叶片上产生大型病斑,似日灼斑,初为红褐色后变灰白色,叶背有网状乳白色呈黄褐色菌丝,枯叶也被菌索挂在茎上,不易脱落,但不形成菌核。地衣苔鲜加害枝干。地衣是一种灰色叶状体,外形有紧贴在树皮上、不易剥离的壳状地衣;有的叶状体扁平,有时边缘反卷,容易剥离;有的呈树枝状,直立或下垂似丝的枝状地衣。台藓黄绿色、青苔状或毛发状。

    ①发生和流行   在几种茎病的病原中,红锈藻病由一种绿藻引起。茶梢黑点病和两种黑腐病(菌核黑腐病、菌索黑腐病)的病原为真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地衣和苔醉均为附生植物。条树茎病的发生,和茶树的树势有密切关系。除了枝梢黑点病多在台刈复壮和壮龄茶园中发生外,其他茎病以在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茶园中发生较重。温暖潮湿的生态条件有利于茎病的流行。因此,荫蔽茶园、土壤有塌以致排水不良或容易缺水的茶园,茶树根系生长不良,茎病发生较重。茶树品种间对红锈藻病存在着抗病性的差异,云南大叶种等表现为感病,海南大叶种和台湾种表现为抗病。各种茎病的流行时期为:红锈藻病在5月下旬一11月上旬(粤北)。茶梢黑点病在夏茶期6月份),黑腐病在7~10月,地衣苔鲜在4~6月及9~10月。

    ②防治方法   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茎病的根本措施。加强肥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可以提高茶树的抗病力。建立良好的排灌系统,茶园铺草遮阴,以保持土壤水分,创造有利于茶树而不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的生态条件。修剪去除病梢和枝条,以减少侵染的来源。在发病初期,喷洒杀菌剂进行保护。红锈藻病在4一5月雨季,子实体形成期,枝梢黑点病在4月,黑腐病在5月上旬,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各75-150克/亩(合500-1000倍液)防治。由于藻类对铜剂敏感,在非采摘茶园,可喷洒0. 2%硫酸铜液(加0.1%洗衣粉)或I%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间隔10-2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药2-3次,收效较好。对地衣苔鲜可用1%草甘麟液或0.3-0.5纬敌菌丹防治。

    (3)根部病害

    据记载,我国已有茶树根病约16种。危害茶苗的主要根病有根结线虫病(Melodogyne spp),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浙江、四川、台湾等省(区),它主要危害四年生以下的茶苗根系,造成大量缺株,严重影响新茶园的发展;茶苗白绢病Pellicularia  rdfsii(Sacc.)West,分布较广,浙江、安徽、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均有发生,使茶苗成片死亡;根癌病Agrobacteriaum tumefaciens(E. F. Smith Toumsend),近年来,随着推广扦插繁殖,而成为苗圃的一种主要根病。危害成株的根病有红根腐病(Poria hypolaterita Berk)、(Ganodermasp),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区)发生严重,近年来,有向湖南、浙江等省发展之势,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um mompa Tanka),分布广,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现将主要根病的症状分别列于下表。

    ①发生和流行   根结线虫病和白绢病除茶树外,还可侵染多种植物,而且白绢病菌在干燥条件下,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因此,在熟地开辟茶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线虫就可侵染茶苗引起病害。我国南方在原始森林中垦复茶园,遗留在土中的树桩、病根以及砍伐的遮阴树桩均成为根腐病的食料基地,由此侵染茶树根系。茶树根病的病原:除茶苗根结线虫病是由线虫引起,根癌病的病原为细菌外,其他根病均由真菌引起。这些病原物都在土壤中传播蔓延。因此,根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凡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粘重土壤中,根病的发生均较重。茶苗根结线虫病则以砂质壤土中发生较重,高温高湿有利于根病的发生。

    ②防治方法茶树成株期根病的潜育期长,如红根腐病的潜育期可长达10多年。当发现病株时,整株常已枯萎,并已向外蔓延。因此,茶树根病的防治更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应选用无病苗木种植,选择生荒地种茶。如必须在熟地种茶时,在发生线虫的地区,可先种植对线虫有抗性的猪屎豆、危地马拉草等植物,然后再种茶树。种植前的夏季,翻耕土壤,将线虫翻至表土层,在烈日下曝晒。10天后再翻耕一次,以杀灭土中线虫。垦荒种茶前,应彻底清除树桩和残根。在播种前或在种植后,在病苗周围撒施70%五氯硝基苯药土1-2.5公斤/亩,先松土后施药。或用50%代森钱150---200倍液灌浇土壤,间隔10天左右再施药一次,连续2-3次,对白绢病、紫纹羽病等有效。对根结线虫病可用3%峡喃丹2-5公斤/亩在茶行内侧沟施或穴施,施药后复土压实。当发现红根腐病株后,应将病株连同其周围两圈外观健康的植株一起拔除。如果只拔除病株,然后在土壤中挖穴,用二氯乙烷熏蒸,每穴注入8毫升药,穴深和穴距均为8厘米,12周后补植,此法可免于除掉病株周围的两圈植株。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