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巨大

作者: 来自:上海证券报 时间:2004-06-05
分享到:

    作为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人,麦金农向我们揭示了金融因素在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一种更有效的经济增长战略,是要在不造成过大的社会和经济代价的前提下,实现本国金融市场的彻底市场化。他的金融发展理论,对处于转型经济的中国至今仍有很多重要启示。

  启示之一:对目前中国来讲,如何把引进外国技术与接受外国直接投资(FDI)成功地分离开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由于中国国内金融市场欠发达,导致许多企业很难通过外部融资来解决发展资金的匮乏问题,当它们寻求引进先进技术的发展战略时,不得不接受技术引进与FDI相互捆绑的无奈选择。但是,我们并没有购买外国技术的专利或许可证,使得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为了谋求经济发展,常常给予外资许多类似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超国民待遇,使外国直接投资获得了超额的利润。由此,也造成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以一种大大削弱国内企业增长的方式,来吸引夹带了国外金融资源的外国技术。以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技能的这种方式,往往与促进国内企业增长与金融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是不相协调的。

  因此,为了消除这种不协调的现象,首先和重要的事情是要发展国内金融市场,让那些需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国内企业,能够从国内金融市场中易于获得资金,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媒介向外国投资者发行类似股票、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等长期证券,也可以发行外币债券。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避免为了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所造成的过分和长期依赖外国资本的不利状况,用筹集到的资金来购买外国先进技术,实现引进外国技术与接受外国直接投资(FDI)之间的分离,这种发展战略是有利于中国国内企业真正实现有质量的而不是数量上的增长,并有利于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所以,中国应该减少对外国直接投资的依赖,要想做到这一点,即通过国内金融市场化来求得资金上的"自助",就必须大力发展国内金融市场,推进金融市场的市场化进程。

  启示之二:由于目前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被排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之外,例如从银行系统难以获得贷款,以及很难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融资支持等,如果它们要想进行投资或发展的话,往往只能依靠内部融资,但这需要有一个时期的内部积累。在一定程度上,这一现状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只注重大型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而更应该关注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结论似乎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推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事实上,这一情况正在得到逐渐改变。近日,市场期待已久的中小企业板在深圳正式设立。中小企业板的启动,为国内大量的中小企业寻求外部融资提供了渠道,也打破了它们寻求外部融资的限制。可以说,将众多中小企业纳入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中,是中国实现金融市场化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显示了金融因素对促进中国众多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启示之三:今年开始,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已经揭开了序幕。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中国银行业改革受制于WTO开放时间表日益临近的客观影响,但目前银行业改革所处的宏观条件还是相当有利的。

  这主要体现在:在目前中国资本项目仍然无法自由兑换的前提下,固定汇率制度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稳定,也避免了汇率波动对国内价格变化的不利影响;另外,通货膨胀和其他宏观经济指标都比较稳定。这些因素都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银行业改革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资本充足率较低、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等。为了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央行已经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入了450亿美元,而且还允许国有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注资或允许发行次级债券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进程,使之能符合上市条件,并顺利进入资本市场。

  由此可见,中国银行业改革离不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首先,发行次级债券,一旦上市后可再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都需要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其次,随着银行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会有更多的银行到境内外股票市场上市,同样也需要一个更有效率的股票市场。这表明,中国银行业改革需要得到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的支持,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又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改革。

  上述这些启示告诉我们,金融因素对于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影响,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和推进金融市场化,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种长期战略,这一点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