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消费市场特点与走势:供大于求矛盾明显缓解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 张旭宏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国内商品市场销售进一步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5万亿元;二是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明显缓解,消费物价总水平出现明显的上涨;三是居民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四是商业流通领域利用外资取得进展。
影响消费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
从目前的经济运行态势看,明年的消费市场存在很多的有利因素,一是农民收入可望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从农民增收因素看,首先,中央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其次,农产品价格回升;再次,随着国内工业生产、投资快速增长和城市服务行业的发展,农民外出就业机会增加。二是城镇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1998—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从5425元上升到8472元,年均增长9.3%。今年以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低收入阶层,在扩大就业、提高低保水平、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2004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到481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三是投资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近两年我国投资快速增长,按照一般规律,投资总额的40%会通过各种途径转化为消费资金。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使投资对消费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从目前看,2005年国内消费市场运行的不利因素和问题主要是:第一,石油进口价格上涨和持续高位,将对居民消费带来一定消极影响。从今年初到8月底,国家已经三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国内汽油、柴油出厂价格累计涨幅分别达到25%和26%。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将造成居民和企业收入实质性下降,进而影响消费和就业,同时也将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造成冲击,推动整个物价水平上涨。第二,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回落,汽车对整体消费的贡献率下降。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是2003年我国整个消费市场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但今年3月份以来情况出现很大变化,轿车产销量连续出现回落。1—8月全国累计轿车销售量151万辆,预计全年销量为230万辆,低于年初260万—280万辆的预计。第三,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消费倾向下降。1988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开始逐步呈下降趋势。据统计,到2004年一季度,城镇居民消费倾向进一步下降为69.7%。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存款增速高于消费的增长。第四,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按照一般规律,基尼系数增大,意味着收入差距拉大,消费倾向将会趋于下降。第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对扩大消费制约作用日益明显。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和测算,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约有40亿份,涉及金额约140万亿元,但只有一半左右的合同履约。导致这些失信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原因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相关建议
(一)树立科学消费观,促进可持续消费。引导消费者正确处理当前消费和长远消费、消费和积累的关系;引导消费者选择健康、正确的消费方式,避免过度消费所造成的资源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消费;引导消费者不断扩大消费领域和提高消费水平,全面提高消费者素质。
(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范围内。(1)继续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推进农业优质化和产业化发展,推进大型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增加粮食供给。(2)采取多方面措施,稳定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3)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做好土地管理工作。(4)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搞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5)根据经济发展和国内市场需要,加强重要商品的进口调控。
(三)改善汽车消费环境和使用环境,培育汽车消费市场。
(1)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规模效益,降低成本、降低价格。(2)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降低汽车使用成本,改善汽车消费环境和使用环境。(3)大力发展汽车消费信贷。(4)鼓励开展旧车经营业务。(5)加强国内汽车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汽车消费环境。发展汽车租赁和保险业务,规范汽车维修市场,加强停车场、加油站建设。加强汽车消费者权益保障工作。
(四)增加居民收入,理顺消费体制,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体系,适当提高消费率。(1)调整消费与投资关系,逐步改变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状况。(2)多途径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收入增长。(3)深化消费体制改革,改革各种福利、供给型消费体制,逐步推进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4)改善城市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增加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关投资,加强交通、电网、住宅等的配套建设,拓宽城市道路,增加地铁、轻轨、高架等交通设施建设。
(五)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1)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3)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具有权威的、覆盖全国、包括国内和国外市场信息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4)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金融支持。(5)加快组织创新,提高我国农业的组织化程度。(6)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六)调整收入再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增强居民消费信心。(1)充分利用税收等手段,适当缩小居民之间收入差距。(2)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稳定收支预期,提高消费者信心。
(七)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积极发展信贷消费。(1)加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业和个人要增强懂信用、守信用意识,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2)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形成比较完备的信用法规体系。(3)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4)积极发展信贷消费。普及信贷消费知识,同时提高信贷消费吸引力,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简化贷款手续,延长贷款年限,增加贷款种类,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利用信贷进行消费。
(八)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改善居民消费环境。(1)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改变阻碍流通的条块分割体制。(2)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坚持不懈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活动。(3)加快制定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网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4)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市场中介服务机构。
(九)加快国内流通领域改革和开放步伐,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1)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2)发展新型营销方式。工商企业之间要探索建立新型的利益关系或利益共同体。积极支持邮购、体验营销和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的发展。(3)积极发展现代商品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