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茶温饮过处暑

作者:张昭 来自:天津网-数字报刊 时间:2012-08-23
分享到:

专家支持:王铸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保健科主任

当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

老话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不过今年非常与众不同,立秋之后不仅秋老虎没露头,秋雨还缠绵悱恻,三五不时飘洒一下来提醒大家秋天到了,以至于刚到处暑,秋的样子就已经很分明了。如此特别的天气环境下如何保养身体?其中的玄机与往年有所不同。

今秋温燥不可怕

处暑中的“处”字,有躲藏、终止的意思,所以从节气的角度来说,处暑说的是“暑气至此而止”。不过每年这个时候,实际气温多半很高,仍是一派暑气旺盛的样子。天气逐渐干燥而气温并未走低,一些不注意养生的人就会出现咽喉干痛、心烦口渴、干咳无痰等“燥”的症状,这也是在四季中,北方人非常注重秋季养生的原因,生怕没保养好,一咳咳到冬天去。

这些咽喉干痛、心烦口渴、干咳无痰的症状,可以说多半是温燥。温燥是指秋天因燥热之邪而染的疾病,燥的重点在于“热”,这也是中医推荐初秋养生多防温燥的原因。可是具体到今年,早早就暑气消散、秋意很浓,保养的重点就会有所不同了。

大家比较明显的感觉就是,今年秋天不像往年那样干得厉害,鼻腔、口咽和皮肤的不适也不那么突出,这与经常下雨、空气湿度较往年略有提高有关,也与气温一直不是很高有关。

所以说,只要注意好日常补水工作,多喝些汤汤水水,常吃些时令果蔬,再加上适当休息,就可以比较轻松地预防好秋燥了。

为防凉燥打基础

不过,这并不是说,今秋的养生功课就可以偷懒了。秋燥分为温燥和凉燥,一般以中秋节为界线,中秋之后,寒凉渐重,那个时候的秋燥往往是凉燥,如果眼下没有好好保养身体,到时候难免不被凉燥所伤。

凉燥主要是指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的疾病,重点在于寒。而眼下不是阴雨连续气温不高,就是早晨和晚上清凉似水,而中午气温仍会达到30℃左右,明显的“处暑不暑,中午炎热”。如果不注意好保温,不依气温及时增减衣服,很容易让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让一些脏器也失去抵御寒凉的能力,待中秋过后气温下降,就真的容易起病了。因此,眼下不光要重点保卫呼吸道,也要注意胃肠和骨关节等部位的保暖,夜里要盖好被,必要时关窗而眠,早晚气温低时,也不能一味坚持“秋冻”,要添件适合的衣服,体质弱的老人、孩子和年轻女性,最好穿上薄棉袜或丝袜,保持手脚温暖,特别要注意少吃、最好不吃冷食等凉东西。

淡茶温饮最养人

当然,不管今秋的特点是什么,秋于五脏主肺,肺怕燥喜润,所以保养的重点对象仍是肺。如何润呢?一是推荐淡茶温饮,少量多次地饮;一是推荐早晚多饮豆浆、牛奶。后者的保健功效大家多已知晓,这里重点说说淡茶温饮。

我国有几千年饮茶保健的历史,经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了茶叶有比较明确的增强免疫能力、调节血脂血糖甚至防癌的功效。在季节转换特别是温差较大人容易生病的时候,饮茶有利于防病,这是初秋推荐饮茶防病的原因。为什么要饮淡茶?浓茶中大量的咖啡因会使人心跳加速,产生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且咖啡因过量还会使人过度兴奋,所以,喝浓茶从来都不是养生之道。而喝淡茶,能将补水和茶叶的保健功效合而为一,极其适合初秋的养生保健。目前来说,温饮的温度可由饮茶人自行掌握,如果是中午外出而归的一杯茶,可略微偏凉些,如果是清晨或者傍晚的茶,水温比人体温度略高些更好。

除饮茶保健外,此时还应多些吃应季蔬果,像桃、梨、葡萄、莲子、鲜藕、百合等,都是推荐之物。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