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能成为真正的“中国茶都”吗?
为什么杭州能成为"中国茶都"?
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表示,"中国茶都"不能自封,必须由权威机构通过一定形式命名、授牌,否则就名不正言不顺。打造"中国茶都",杭州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杭州最有理由成为被全国公认的、名副其实的"中国茶都"。
杭州号称休闲之都,好山、好水、好茶闻名天下。从茶叶作为支柱产业的角度来看,杭州市委负责人介绍说,杭州茶产业发达是杭州能成为"中国茶都"的理由之一。目前杭州13个区、县(市)中有11个生产茶叶,茶园面积近45万亩,去年茶叶总产值突破10亿元,占全国茶叶总产值的8%。市区大小茶馆遍布,总量达700家。特别是"娃哈哈"和"顶津食品"等企业生产的茶饮料,年产值已达20亿元,在中国茶饮料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西湖乡和西湖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别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龙井茶之乡"。杭州市还先后建成开放了梅家坞茶文化村、中国茶叶博物馆、龙坞休闲茶村、龙井山园等茶文化旅游项目,茶文化旅游已成为杭州休闲游的一个重要门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杭州已初步形成从茶叶生产、加工、贸易,到茶综合利用、茶文化旅游、茶文化建设、社会化服务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作为龙井茶的故乡,杭州的茶历史悠久。这也是它无愧于"中国茶都"这一称号的原因之一。杭州的文明史,如果从跨湖桥文化算起,已经有8000年的历史,杭州建城也有2226年的历史,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城市竞争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杭州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与茶有着不解之缘,至今仍然是全国重要的茶产地、消费地和集散地,理应在倡导"茶为国饮"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历史文献记载,唐时杭州境内就已广为栽培茶叶,陆羽所著《茶经》就有天竺、灵隐两寺产茶的记录。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曾与在灵隐修行的韬光禅师结为诗伴茶友,并留有"烹茗井"遗迹。宋时,龙井茶区初具规模,灵隐下天竺香林洞所产"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所产"白云茶",葛岭宝云山所产"宝云茶"被列为贡品。杭州饮茶之风日盛,大街小巷茶馆林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载:"今杭州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元时,龙井茶已被视为佳茗。明代,龙井茶与虎丘、天池、阳羡、六安、天目茶并列为六大名茶,"龙井"和"天目"被选为贡茶。明末清初,杭州和淳安威坪已成为浙江重要的茶叶集散地。每年新茶应市,四方商贾云集,成千上万吨茶叶经此销往外地。清代,乾隆六下江南,四上龙井,写有龙井茶御诗六首,并亲封"十八棵御茶",奠定了西湖龙井的至尊地位。
杭州茶文化浓郁深厚。在杭州数千年的栽茶、制茶、饮茶、艺茶历史中,人茶相融,人茶相育,涌现了一大批爱茶、学茶、事茶之人,积淀了极其深厚、独树一帜的茶文化。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是陆羽在杭州余杭隐居期间写的。唐至清1200余年间留下的120余种茶书,杭州籍作者有8人,著书10种。历朝历代在杭为官任职的文化人中,嗜茶吟诗好泼墨者为数众多,留下了许多旷世墨宝,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白居易、苏东坡、陆游、吴昌硕等人。现代的杭州人民,仍以对茶的钟爱,谱就了一曲曲茶之赞歌:周大风创作的《采茶舞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民歌教材;王旭烽创作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荣获茅盾文学奖。龙井茶、鸠坑毛峰、九曲红梅,关于杭州名茶的优美传说,无不寄托着人们对亲情、爱情的美好向往;"女采茶、男炒茶"、敬元宝茶、献青豆茶,杭州的茶俗、茶礼、茶艺、茶联,无不折射出精致和谐的人文精神;龙井寺、虎跑泉、烹茗井,遍布杭城的历史文化遗存,无不蕴藏着深邃的人文内涵。宋时,日本高僧来径山寺研学佛道,并将径山茶种引种日本,将径山茶宴传到日本,成为现今日本茶道之一宗;高丽王子僧统义天曾遍游龙井寺内八景,喝龙井茶,品龙井泉。璀璨夺目的杭州茶文化,不仅是杭州历史文化中的奇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另外,杭州茶品牌响亮。被誉为"百茶之首"、"绿色皇后"的西湖龙井,源于唐,发于宋,闻于元,兴于明,盛于清,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天下,历来是茶中极品、朝廷贡品、国家礼品。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毅、邓小平、李先念、江泽民、李鹏、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亲临过龙井茶区。周总理五到梅家坞,并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龙井茶区建设的十年规划。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毛主席访苏,西湖龙井茶被作为馈赠礼品。七十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总理以西湖龙井茶相赠。江泽民主席也曾用龙井茶招待来访的英国女王。可以说,龙井茶是杭州又一与西湖齐名的"金名片"。除了名贯古今的西湖龙井茶、余杭径山茶之外,杭州还涌现了其他一大批优质名茶。
杭州茶机构众多也是杭州可以成为"中国茶都"的原因之一。目前,设在杭州的国字号茶叶研究机构就有八家。它们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茶学系。全国一半以上的顶尖级茶叶研究专家集聚在杭州。全国惟一的茶学院士陈宗懋同志就工作在杭州。这些为杭州进一步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树立了坚强后盾。
总之,像杭州这样集悠久茶历史、深厚茶文化、响亮茶品牌、众多茶机构、发达茶产业于一身的大城市,可以说在全国独一无二。小小茶叶和一座城市有着这样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杭州提出要打造"杭为茶都",在倡导"茶为国饮"中发挥龙头作用。同时还把龙井茶作为西湖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内容。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发现和利用茶,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从栽茶、制茶、饮茶延伸开来,形成了茶礼、茶俗、茶风、茶谚、茶德等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茶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如今,全国每年消费的茶叶近50万吨,可以说茶已成为举国之饮。倡导"茶为国饮",顺乎历史,合乎国情。"茶"堪称为中国国粹中的国粹。在大力提倡"茶为国饮"的当今中国,作为"茶中极品--西湖龙井"的原产地城市--杭州,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国茶都"。
杭州走向"中国茶都"任重道远
"打造'中国茶都'还只是个开始,不是结束。"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宋少祥带着专家们一路考察了杭州许多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机构后感慨地说,杭州有着良好的茶产业基础,教育、科技、文化、贸易、技术监督、检验等资源非常丰富,打造"中国茶都"不成问题。但要想真正成为茶都,发挥杭州在茶领域的独特优势,还仅仅是个开始。
在本届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上,我国惟一的茶学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专家与地方政府一道提出,要积极引导广大人民以茶为饮,保持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良好生活方式。杭州将在现有的西湖龙井、余杭径山等传统名茶的基础上,打造出茶饮料、茶制品的世界名牌,并预定在明年将拳头产品"娃哈哈龙井绿茶"的产量扩大到100万吨,逐渐形成100亿元的销售产值。
消灭假"龙井"也是"中国茶都"必须做的事情。据了解,今年杭州市质监局出台六大措施,决心将"西湖龙井"品牌保卫战进行到底。
杭州市质监局推出的六大措施主要包括对"西湖龙井"产区的严格划分。从现在起,只有西湖区168平方公里范围内所产茶叶才能被挂上"西湖龙井"的名称;西湖区周边地区所产茶叶为"钱塘龙井"。同时,该措施更严格地界定了"精品西湖龙井茶"的适用范围,规定"精品西湖龙井"只限于西湖区的"狮峰、龙井村、五云山、虎跑、梅家坞"等五个传统核心产区。该认定过程将引入第三方公正机构,采用专家评定、产品检测、电子远程监控等方式,实施对"精品西湖龙井茶"从鲜叶及半成品茶的收购到炒制、生产加工、存贮、包装等各环节的控制、监督、认定,统一使用特定的防伪标识,确保"精品西湖龙井茶"的品质。
与这六大措施相对应,杭州西湖龙井实业有限公司也引入了多方监督机制,其中包括向保险公司投保,监督公司所销售的产品;向大众媒体发布信息,引入媒体监督体制;与技监局合作,统一对"梅"字号"精品西湖龙井茶"做加工和包装等等,目的只有一个:坚决保卫"西湖龙井",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消费者。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高级论坛上提出:倡导"茶为国饮"合乎国情,杭州要在倡导"茶为国饮"中打造"杭为茶都"。
王国平说,中国是茶的故乡,发现和利用茶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为国饮"有深刻内涵。倡导"茶为国饮"杭州大有作为。王国平表示所谓"杭为茶都",就是要充分发挥杭州在茶领域的独特优势,加快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确立杭州在全国茶领域的展示培训、服务、信息、交易"五个中心"地位。杭州打造"杭为茶都"的主要措施,一是保护好杭州名茶这个大品牌。经保护、研究、开发已形成西湖龙井、(转下页)(接上页)余杭径山茶、千岛玉叶、雪水云绿、鹳山龙井、天目青顶、千岛银针、云石三清茶、长河桂花茶、九曲红梅等"杭州十大名茶"。二是搭建好茶博会这个大平台。2005年起举办的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是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的重要平台,将作为常设性项目继续办下去。三是建设好龙井茶文化区这个大项目。将在继续搞好梅家坞茶文化村建设、管理和经营的同时,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抓紧抓好由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寺、龙井村、龙井山园四大板块组成的龙井茶文化区建设,启动龙井八井建设,重建龙井寺。抓好龙坞休闲茶村建设,并与西湖杨公堤景区有机结合起来,与全市各区县(市)的茶旅游资源结合起来,精心设计茶旅游产品,使茶旅游成为大杭州旅游的重要特色。 四是发展好茶制品这个大产业。五是弘扬茶文化这篇大文章。杭州准备通过中小学开设有关茶课程,普及茶叶知识。六是办好战略合作这件大好事。
为此,2005年春天,在被漫山茶地包围的西湖龙井茶原产地--龙井寺,杭州市与在杭"国"字号茶叶机构"两会两所两中心一馆一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茶学系)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共同致力于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确立杭州在全国茶领域的展示中心、培训中心、质量技术服务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地位,合力打响"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
刘枫等专家和茶叶机构负责人认为,协议的签订是多方合作新的起点和重要开端,是杭州做大、做强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和"两会两所两中心一馆一系"加快发展的极好机遇。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既有利于提高杭州知名度和美誉度,又造福于茶农、饮茶者和人类健康。杭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地理、产业等众多优势,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将极大地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增添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