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城为黔茶正名(图)
贵州茶叶行业十分重视茶叶产品的质量,特别是质量安全。首先,为了规范和严格从原料到产品各生产环节的管理,省农业厅牵头制定了贵州省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茶叶》,要求各茶叶生产企业严格按该规程进行生产;其次,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安排,省茶叶质检站每年对全省各茶叶生产企业的茶叶产品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样检查,省工商局组织省茶叶质检站对贵州省主要茶叶市场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通过不同的监督形式,促进省内各茶叶生产经营企业严把质量关,从近几年来抽样检查的情况看,全省无一例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目前,近10家茶叶生产企业已通过有机茶体系系列认证,省内著名茶叶品牌“都匀毛尖”、“羊艾”牌羊艾毛峰等系列产品,获得了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和原产地标记注册认定,以上这些措施为我省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茶叶产业的发展和茶叶产品抢占市场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而就在“毒茶事件”沸沸扬扬之际,4月21日—22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在重庆永川举行的2005年度“华茗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暨全国优质边销茶评比中,贵州省选送茶样14只,9只获奖(全国共选送绿茶87只,边销茶30只,花茶4只,白茶1只,红茶2只)。
贵州茶城总经理姜悦:贵州茶 不容栽赃陷害
“利用优质的贵州茶青做原料,在贵州开设非法加工窝点,这些不法省外茶商一手炮制的‘毒茶事件’却被挂上贵州的名字,这是对贵州茶叶界的极大伤害!”5月18日,贵州茶城总经理姜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毒茶事件”表示出极大的愤慨。
“而真正的事实是怎样呢?”姜悦一遍遍地追问。“他们为什么不把这些细节报道出来?"后来的事实恰恰表明,查获的毒茶并没有丁点留在贵州市场,并且品牌也不是贵州的品牌,销售地也在省外。好在黔、苏、浙三省质监部门动作迅速,毒茶最终未能流向全国更大的范围,是浙江不法茶商在贵州造毒茶,而绝不是贵州毒茶流入省外,这就是新闻事实。
“无论仿冒的是哪个省外品牌,制造毒茶本身就是一个令人发指的行为",姜悦说,“毒茶事件”沸沸扬扬传开后,贵州茶城100余位经营商户表示了极大的震惊,大家认为,这是全国茶叶界一件骇人听闻的案件。
“省外不法茶商利用的恰恰是贵州的优质茶青,这本身说明黔山秀水出好茶,好的茶青品质却成了省外不法茶商造假的基础原料”,姜悦表示出极大的困惑与遗憾。
“我们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了,我们茶城的100余位茶商已联手承诺,不但自己不会造假卖假,更要联手抵制省外茶商在我省收购优质茶青从事非法加工,更不容许任何对贵州茶栽赃陷害的行为,我们要为贵州茶正名!”
姜悦的声音代表了全省茶叶界的共同心声。
贵州茶城印象
不断的有人走进走出,不断的有人在一个个茶吧间落座,古筝、二胡的乐曲声弥漫在100多个茶铺之间。
7000多平方米的经营区内,流淌着一种恬淡的气质,舒缓的音乐和呷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所有浮躁与喧嚣远遁无踪。
我不相信这是一座市场,然而它却正是,是全省最大的茶叶零售批发市场,是一座全省最大的茶城。成百上千的品牌茶汇集于此,那浓浓的茶香也便在偌大的茶城中弥散开来。
大门口翻开的巨书上记载了黔山秀水的茶史,而与之所有关联的茶壶、茶艺都能在巨书上找到一段鲜为人知的注解。
至于茶本身,则在老实的贵州茶商手里赋予了更高的本质意义,好茶自然讲究出处。于是每个茶铺的门口均有好茶的炒制人名单,这是敢于承担责任的质朴宣言。
有人说,这是一种有关茶的博物馆,我信。但我更想说,这是一块洗涤心灵深处尘埃的净地。因为她所有的经历与存在丝毫无假。
事件回放
4月8日,记者接到报料称“有人用绿色染料炒制茶叶”,当日晚9时30分记者驱车来到平坝县马场镇新龙村的这处制茶窝点,记者在现场暗访发现,工人在茶叶炒制过程中不断添加绿色染料,据当场负责炒制技术的省外男子介绍,这个作坊系一江苏客商所开,茶运回苏州后打上“碧螺春”的包装,然后在浙江一带市场销售。
《绿色染料炒制全国名茶》的报道见报后,引起省质监部门的高度重视。
4月11日,省质监局对此窝点进行了查处,无证无照的加工窝点被端,现场添加的不明绿色染料及加工好的涉嫌质量问题茶叶被依法收缴。
4月18日,省质监局向本报通报了收缴问题茶叶的检测结果,经贵州师大分析测试中心权威检测,所收缴的绿色染料为铅铬绿类混合无机颜料,其主要用于生产油漆、涂料、油墨及塑料等工业用品,它是一种工业颜料,绝不能作为食品着色染料。
与此同时,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则对收缴的问题茶叶作出了检测分析,收缴茶叶中铅含量已超过国家标准3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