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追踪“天福茗茶”———茶叶农残超标系列报道之三
农残超标,是政府高度重视、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竹叶青”、“天福”
作为名闻全国的茶叶生产企业,农残因何屡屡超标,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春节一过,本报
记者兵分两路,赶赴四川、福建两省调查采访。
“天福”地处福建漳浦。记者跋涉千里,飞抵福州,又在福州转车,历时四个半小时,
终于抵达漳浦。在高速公路两侧,记者看见矗立着功能齐全的“天福服务区”。一般的高速
公路服务区,多以地域命名,像这样以企业名称命名的,记者还是第一次见到。服务区设有
“天福茗茶”馆,内有茶叶、茶食、茶具,一眼看去,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据了解,
天福的茶叶包括绿茶、花茶、乌龙茶、红茶、普洱茶等各大茶类,共有一千余个品种。
在“天福”工作人员的热情陪同下,记者参观了天福茶博物院、石雕园、观光示范茶园
和工厂。据介绍,天福12年前从台湾来到大陆投资,为弘扬茶文化、推动茶生产做了大量的
工作。总裁李瑞河先生更是一马当先,为两岸之间的交流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前不久还获得
了“和平使者”的荣誉。在天福茶博物院、石雕园,记者注意到,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
宣传李瑞河的创业历程。
天福的产品质量到底怎样?参观示范茶园和工厂后,记者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任何问题。
茶园整洁干净,长势良好,雇用的民工正在喷洒江苏宝灵化工出品的辛硫磷,管理人员告诉
记者,在农村,现在已经买不到六六六、滴滴涕等剧毒农药了;工厂里,记者看见,机器设
备尽管显得有些简陋,但一切井然有序,管理人员告诉说,收购青叶时,他们一般用目测法,
一旦发现异样,立即送检。
但是,事实与“天福”提供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就在离天福集团200米处,一个“浩伦农科”开设的农药店正在营业,货架上醒目地陈
列着滴滴涕,乐果等农药。
“茶叶上可以喷滴滴涕吗?”记者问。
“可以。但后期最好不要喷,”营业员答。在天福的茶叶生产基地村东林村,支书陈育
文告诉记者,该村共有500余亩茶园,村里220户人家,大部分都种了茶叶。多者每户10多亩,
少者每户三五亩。天福与东林村签有最低价收购协议,也曾数次派技术人员到村里指导种茶、
采茶、使用农药。“我们村里种茶好几年了,有经验的人都懂得,茶叶不能用剧毒农药。但
一些偏远的小村子,一些新茶农就不好说了。”陈育文说。
茶叶生产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在没有建立追索制度之前,记者即使长有三
头六臂,想要查清到底是哪个村、哪个茶农使用了剧毒农药,实在也只能望洋兴叹,徒叹奈
何!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茶叶生产在基地建设和源头扩展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漏洞。
那么,天福是如何面对这一漏洞的呢?
李瑞河:我只管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