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假新闻重创普洱茶
记者向马嘉求证上述数字是否准确,她说,具体的损失情况目前农业厅还无法掌握,但可以肯定的事,广州的失实报道确实令云南普洱茶产业蒙受巨大损失。
“稚嫩普洱”难承“高速风暴”
为什么一篇出自广州的失实报道能让云南普洱茶遭受重创?云南省茶叶协会会长邹家驹说,这是在云南普洱茶高速发展中产生的风暴,它表现了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成熟的一面。
普洱茶占据半壁江山
很多云南普洱茶界的人士都认为,“广州事件”是经营其他茶叶的商人为普洱茶精心设计的一个陷阱,想达到阻止普洱茶高速发展的目的。邹家驹认为,要全面分析“广州事件”、探研普洱茶的问题所在,不得不先了解普洱茶目前的发展状况。
普洱茶目前迅猛发展,在茶叶市场经营普洱茶的商人们感触最深,钱家龙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普洱茶的销售呈现出十分火爆的景象,一直持续到今年,“广州事件”发生前达到顶峰。钱家龙说,思佳茶叶市场的商人们几乎都分享到普洱茶高速发展带来的益处,最近一年多来,经营普洱茶的商家,几乎没有不赚钱的,正因如此,目前在昆明的所有茶叶市场内,几乎没有不经营普洱茶的商家。普洱茶生产企业同样也感受到这种火爆,原本不做茶生意的人都开起茶厂。在整个云南市场上,普洱茶的商标或字号已多到千余种。
钱家龙说,如果说原来的茶叶行业是铁观音、龙井的天下,那么,现在可以说是普洱茶的天下,普洱茶已占据茶叶市场的半壁江山。苏芳华说,普洱茶特有的饮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目前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在全国各地和东南亚都有普洱茶的消费者。
“广州事件”暴露不成熟面
茶叶界不少人士指出,普洱茶虽然在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但它并没有改变自身不成熟的一面,“广州事件”就是最好的典型,它深刻地揭示出普洱茶产业诸多方面的不成熟。
据介绍,目前关于普洱茶的准确定义,业界专家都争论不休,有人认为青饼不能算普洱茶,有人说青饼就是普洱茶;有人认为普洱茶存放时间越长越好,有人认为并非如此。苏芳华认为,正是因为业界有着种种争论,让消费者不能正确认识普洱茶、不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一旦有风吹草动,消费者就会变得不知所措,甚至停止购买。
苏芳华说,业界的争论会使消费者对普洱茶持怀疑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目前普洱茶又恰好缺少一套系统的质量标准体系,究竟哪种普洱茶好,商家和业界人士各说各有理,消费者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大多是冲着品牌购买,但一些知名品牌因为品牌保护措施不健全,也被人假冒。
不少经营普洱茶的商家都认为,在普洱茶界自身就有争议、没有一套完善标准体系且又处于消费关注热点的情况下,普洱茶不仅造就出一大批不成熟的消费者,还造就出一大批不成熟的商家,因为没有门槛限制,在利润吸引下,不少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也上马生产普洱茶,不少对普洱茶知之甚少的人也来销售普洱茶。
除上述两方面不成熟的因素外,许多商家认为,目前普洱茶所能带来的高额利润同样引发各地为普洱茶明争暗斗,如思茅和版纳一直进行的“普洱茶原产地之争”、以普洱茶为名号的各种名目繁多的民间组织为了各自所代表的小集团利益,也不时会展开明争暗斗,让消费者迷乱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