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县农业产业发展辟新径

作者:李凉琼 惠云平 杨波 来自:宜宾日报 时间:2014-09-08
分享到:

绿色+立体+综合开发

四川省宜宾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吹响了“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号角。作为传统农业大县,高县有着优势农业产业:茶园面积24万亩,年产值11亿元;蚕桑面积18.5万亩,年综合产值6亿元;林竹基地65万亩,年产值10.9亿元。

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实现转型升级?该县县委书记张世炜给出了答案:“建设绿色立体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建设,以绿色确保产品质量,以立体提升土地效益,以综合开发提高产业化水平。”

把“绿色”视为茶叶生命线

近日,记者在高县文江镇云山茶叶基地看到,茶园里每隔四五米插一块黄色诱虫板,每两亩地安装一台太阳能杀虫灯。该县农业局茶技站站长李刚介绍:“去年开始,我们在云山片区862亩茶园全面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打造了一个高标准的绿色无公害茶园。”

据介绍,在云山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专合社对农户茶叶面积、品种、长势进行丈量登记造册,按照实际数据配备病虫害防控药具,按登记情况追溯鲜叶来源。引入茶叶生产企业与农户签订茶叶病虫绿色防控协议,实行“十户联保”,一户违规使用农药,十户跟着受惩罚。该县植保站在示范基地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准确及时确定出防治时间和区域,并提出防治的药剂种类和用法,指导开展防治工作。

“我们把绿色生态视为茶叶的生命线。通过云山绿色防控基地的建设,探索出了一套适合高县茶叶生产发展实际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带动全县24万亩茶园全面建设绿色防控体系。”李刚说。

今年以来,该县农业部门已对其他地区茶园推广绿色防控体系,无偿发放太阳能频振杀虫灯、机动喷雾器等机具。截至目前,已在该县羊田乡华丰村、中心村及罗场镇早白尖茶场推广太阳能杀虫灯500余盏,安装黄色诱虫板2.5万余张。全县已成功创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15.3万亩、绿色食品基地1.68万亩、有机茶叶基地3028亩,认证绿色食品茶8个、有机茶6个。

立体农业带来亩产万元高效益

正值梨子采摘季节,高县羊田乡华丰村茶园里套种的梨树挂满了黄澄澄的果实。村民陈孟云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我家的梨子亩产达到8000斤,按批发价每斤1.2元计算,可卖9600元。”

“我们最先开始在华丰村探索茶园套种黄金梨,随着套种技术的成熟,逐渐把套种技术推广到其他村的茶园。”羊田乡党委副书记严红轩告诉记者,“梨树枝繁叶茂时,正好为茶树遮阴庇护,相互促进生长。”

立体农业带来的效益,还体现在桑园里。该县嘉乐镇卢湾村养蚕科技示范户王代林说:“桑园里可以饲养鸡鸭鹅,桑枝还可以用来种植食用菌。一亩桑园一年实现一万元的收入没有问题。”

围绕“蚕桑种茧丝绸产业良性发展,蚕桑茧附产物开发利用和桑园种植养殖立体开发”三大循环开发内容,该县建设了相对连片的10万亩产业带、1个核心示范片、2个加工研发中心,大力推广 “桑—薯—猪”、“桑—草—牛(鱼)”、“桑—鸡”、“桑—菌”等模式,实施蚕桑综合立体开发,大力推广沼气池项目,通过栽桑养蚕,蚕沙生沼气产有机肥,有机肥种生态蔬菜等循环项目,增加蚕农的收入。

产业链向二三产业延伸

“农产业的发展壮大,要走‘升一接二连三’的路子。”张世炜介绍说,高县以“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涉农工业,培育产业旗舰。

每一个农业支柱产业都培育了1个以上的龙头企业。去年,该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4家,年销售收入47.2亿元、利税4.83亿元。

今年,新增规模企业2家,重点龙头企业已达到36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形成了国家级1家、省级4家、市级10家、县级21家的梯次格局。农产品加工园区内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园区内重点龙头企业达25家,年销售收入45.3亿元。

河谷,翠竹绿涛起伏;山脚,桑园青翠欲滴;山腰,茶园清香弥漫;山顶,茶花千姿百态……该县立足丰富的桑、茶、竹、畜、粮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和丰富的花卉、果蔬基地,着力农业景区化建设,把特色产业基地建成观光农业基地,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上半年,全县乡村旅游收入达3.62亿元。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