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金沙县贡茶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2009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贡茶之乡”——金沙,位于中国的西南茶区,地处茶树原产地云贵高原,县境内地层结构复杂,岩性多样。地表岩石经物理、化学、生物风化变成母质,又在气候、地形、水文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土壤。岩性土壤占总土壤面积的35.1%。由于相对高差较大,呈垂直性地带,气候差异十分明显,形成复杂多样的小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和气候资源条件好。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土壤条件资源,适宜进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产品的开发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茶叶产业。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是西部乃至中国贡茶文化的发源地,上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唐蒙出使夜郎,下到清朝嘉庆年间。金沙县“杆杆茶”作为“贡茶”名震京师,香飘万里,至今仍享誉海内。至今,金沙县还保存40余株有上千年历史人工栽培的古茶树群。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特色民族文化,积淀了金沙油茶、罐罐茶等独具民族特色的茶饮文化。全县适宜种茶面积达50万亩。由于“五子工程”强势推进,现已建成茶园面积20.04万亩。在全省位于第十位;全市第三位。由于县政府整合10.42亿元资金,在清池打造金沙县贡茶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得到清池镇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得到群众的拥护,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努力,园区建设已显现雏形。
贵州最美茶乡——金沙县清池镇,建有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2009年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中,生产的“清水塘”牌清池翠片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称号。至今,金沙县清池还保存40余株有上千年历史人工栽培的古茶树群。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特色民族文化,积淀了金沙油茶、罐罐茶等独具民族特色的茶饮文化。目前国际市场从消费大宗茶为主转向以名优茶、名牌茶为主,价格昂贵的名优茶、名牌茶走俏,高档茶畅销不衰的现象。为加强名优茶开发,进一步优化品种品质,推进茶叶产业升级,金沙主攻茶树品种无性系改良,加大茶园换种改植力度,大力推广茶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绿色食品茶生产、有机茶生产,扶持发展壮大茶叶加工企业,整合品牌,做大规模。建设有机茶或绿色食品茶专业乡,把金沙县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机茶之乡,使茶产业成为金沙县重要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成为部分乡镇的主要支柱产业。金沙县委、县政府充分看好清池产茶前景,在清池规划了金沙县贡茶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清池镇党委、政府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依托县里园区规划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资项目9个,分别为清池镇普安村优质葡萄基地,阳波村茶叶精加工厂,遇仙桥农副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清池贡茶贸易交易展示中心、清池1万平米客运中心、清池青杠林循环经济园、贵州老太爷食品有限公司、贵州赤水源酒业有限公司、清池兴清路开发建设等,计划投资10.42亿元。目前,完成投资5.286亿元。
2014年(在2013年完成茶园面积种植2000亩基础上)全面完成园区茶叶种植面积5000亩,园区入住企业5家,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2家,分别为贵州省金沙县茶叶专业合作社和金沙县神锋茶叶有限公司,其中金沙县茶叶专业合作社为贵州省龙头企业,投产企业5个,达产企业2个,入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及养殖大户26家,创建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一个,三品认证一个。配备专门农技人员4名,具体负责园区农业技术指导。实现园区种植人员全员培训,专业技术培训110人,帮教培训人员达5600人次,园区总人数17656人,从业人员4300人,园区合作社聘用农民1862人,园区企业聘用农民2925人,实现园区人均收入5860元,完成园区清池到六羊、到阳波等道路硬化31公里,投入资金4000万元,清池、马路、石场建成茶园1.5万亩,投入资金2000万元,青杠林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投资5000万元,江西会馆投入资金1000万元,全面竣工,并顺利通过省、市、县的检查验收,并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清池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投入资金356万元修建清池贡茶文化广场,丰富园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农贸市场建设投入资金2000万元,整合美丽乡村建设双硬化工程资金686万元,实施园区连户路硬化25.75千米,共计整合部门投入资金15042万元。直接销售额2亿余元,销售利润8046万元,园区内设施农业面积、水电路讯设施全部健全,其他相关设施建设全部达到园区建设要求。
清池镇贡茶高效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工程,是金沙挤进贵州省五个100工程,滇池镇贡茶园区经扩改建、依托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对土地流转实行退耕还茶补助优惠政策,推进金沙县贡茶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促使滇池镇贡茶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积极成效。
在今天金沙清池与古蔺交界处的古渡口,还保存有立于清同治年间的三块贡茶碑,其中一块就记载道:“清水塘茶,渡船经古蔺出川,畅销各地,连年税贡,惜产少耳。”在清池街上,现今还保存有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江西会馆,据考证,该会馆当年商贾云集,主要从事茶叶与食盐交易。江西会馆除食盐交易外,还是重要的茶经济,茶文化的传播场所,遗留下了当年使用的各种茶具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历史。
清池是金沙古老茶区之一,产茶历史十分悠久。据传说,大定府五品官罗子舟,经过此地时,地方官员让其饮用清池茶,认为茶叶在外形、内质、香味和汤色上都称得上极佳,就将清池回龙湾的茶作为地方官员和百姓敬贡朝廷的方物,倍受朝廷官员喜爱,从此,清池地方被朝廷特许“以茶代税”。清池茶便成为贵州贡茶之一。清池茶树品种资源较丰富,除有野生大茶树外,还有大叶、中叶、小叶3种类型,其品种优良,发芽早,产量高,比其他品种提前10-15天,叶长且柔软,是适宜制高级绿茶的好品种。清明前后,阳雀茶,采一芽一叶,每锅投叶1-1.5千克,当鲜叶变成绿色,芽叶柔软,放出茶香,即可起锅,在50℃锅温炒干,制成形似?“鱼钩”,颗粒重实,色泽翠绿,清香馥郁,滋味醇厚,回味甜甘,汤色明亮。据1981年对清池毛尖茶化验,含茶多酚、咖啡碱、水浸物等品质含量在全省十几种名茶中属优秀者。解放前,清池地方农家制作的茶叶售给省外茶商,从鱼塘河水上运往重庆、上海等口岸,留部分兑换食盐、布匹等生活用品。解放后,清池毛尖茶的生产得到重视和发展,成为当地农村经济产业,也是金沙主要出口物资之一。1988年,清池毛尖茶被誉为“贵州历史名茶”,被载入《中国食品大全.贵州卷》。
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茶叶具有保健防老,治病解乏,降压、抗癌等功能,在国际国内均有巨大的消费群体。对于金沙县来说,历史上曾创制出清池茶等历史贡茶,这与地处茶树原产地区域,天然的地理优势条件造就了鲜叶质量上乘,所制茶叶产品具有香高味醇、经久耐泡的独特风格分不开。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崇尚回归自然,饮用天然饮品已成为一种时尚需求,茶产业走上了高效与生态相结合的发展之路。金沙县在全国仍属欠发达的县域经济,环境污染少、空气清鲜、水质条件好、病虫危害程度低,非常适宜组织生产天然型的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满足市场需求,市场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