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遭遇尴尬
清明节前的洞庭山碧螺春茶价格不菲,太湖著名无人茶岛——庭山的承包茶农却再度上了心事:岛上出产的茶叶质量绝佳,但因一直拿不到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硬派司”而根本卖不出好价钿,承包十年,亏了十年。
因为远离人居、远离污染,太湖孤岛庭山所产碧螺春茶叶曾经远近闻名。2002年12月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办法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它的命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明确规定: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和西山镇现辖行政区域,为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范围。原属西山镇的庭山岛,早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从该镇划出,由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辖。这意味着,这个著名的太湖茶岛,不在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范围之内。有西山人打趣说,一个亲生儿子不能认祖归宗,他的血统竟也得不到认可。
第一个尝到“苦头”的是承包商苏州邓尉茶叶有限公司。2003年新茶还没上市时,为争取将庭山纳入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范围,公司当家人朱永良就向吴中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诉过。该局工作人员十分理解他的遭遇,通过省质监局向国家质检总局反映了他的诉求,得到的答复是:虽表同情,但法规的严肃性不容改变。当年,眼看着身边茶叶企业借着“原产地保护”第一场东风而卖价看涨,手攥着本是同根生却没有名分的茶叶,朱永良徒叹奈何。年内,他放弃了对茶岛庭山的承包。
就在2003年,西山茶农徐红康接手承包了庭山,合同终止年份为2016年。因为庭山不在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区域内,他没有走“成立公司-注册商标-包装营销”之路,他想依靠此岛所产茶叶的绝佳品质来获得丰厚回报。
出乎徐红康意料的是,承包经营庭山十年,亏损了十年,承包费、管理费加上采茶用工费远远盖过了茶叶销售收入,他饱尝了个中滋味。没有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地保护这张“硬派司”,这个茶岛上采下来的茶叶根本卖不出好价钿。同样是“明前茶”,贴着原产地保护标识的洞庭山碧螺春每公斤卖到四五千元的时候,他的茶叶每公斤只能开价1400元左右。“我叫喊自己的茶叶是从太湖无人茶岛来的,不施肥不含铅也没有农药残留,但市场不认账。”他说,他在庭山上种了香樟、红梅、玉兰、枇杷等1000多棵树,这些树将来卖掉后不知能否弥补亏损。
行政区域的重划,无意中划出了庭山茶叶的前世和今生。“失护”的庭山在茫茫太湖中默默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