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句容下蜀镇启动茶产业“百千万”工程
中国茶叶网china-tea.org编者注:培训茶叶人才,普及茶农的知识,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江苏省镇江市委书记杨省世去年在句容市下蜀镇调研时对下蜀茶叶发展提出了“加快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要求。近日,来自全镇的100多名茶农参加了首批“乡土人才”培训班,该镇茶产业“百千万”工程正式启动
下蜀镇地处丘陵地带,紧邻长江,依山傍水,具有良好的季风小气候环境,同时下蜀黄土属于淋溶程度较深的古土壤层,特别适宜茶叶生长,历来就是优质茶叶的主产地。早在1915年,该镇出产的“云雾茶”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1982年出产的金山翠芽被授予“中国名茶”称号。2013年全镇茶田面积已经达到6000多亩,在句容规模第一,茶叶年产量达198吨,年产值5160万元,茶叶占全镇农业总产值25%。全镇目前已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12家,参社人数达9375人。
为使茶产业向高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该镇实施了茶产业“百千万”工程,即培养100名茶叶种植专家及农技人员;新发展1000户上的茶叶种植户,带动周边更多百姓致富;在现有的6000亩茶田基础上,加快闲置田地流转利用步伐,增加4000亩高标准茶田,达到10000亩总量,形成规模效应。
为此,镇政府加强与农业院所合作,邀请省农林学院、市农科院4名专家担任茶叶辅导员,培养100名本土茶叶种植专家及农技人员,年底对表现突出的乡土人才给予奖励,并委托相关部门发放茶师资格证书。同时,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针对企业与基地、市场与生产脱节的问题,按照以奖代补形式对龙头项目、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奖补,充分调动村、茶农、茶场三方积极性,形成合作社紧密的利益联系机制。
在产业布局上,该镇针对目前小而散、品种杂乱等问题,对现有茶叶基地、品种实行结构调整、优化布局,进一步根据土地资源的实际,确定不同品种的种植区域,以及沿主干道两侧茶园的景观化改造布局,实现连点成线、区分功能、配套发展。在配套设施建设上,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茶叶发展规模,对制茶车间、经营性用房在选址、外观造型设计、内部装修风格、工艺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在品牌建设上,实行差异化发展,不在品种上竞争,而在品质上竞争,在茶文化上做文章,精心提炼出下蜀独特的地域茶文化标识,通过统一标识、强化宣传、形成亮点。
通过“百千万”工程带动全镇的茶产业快速发展,大幅提高全镇从事茶产业的农民收入,确保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300元,实现同比增长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