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遇上好天时 安溪铁观音占有全国近两成市场

作者:吕斯达 来自:泉州晚报 时间:2014-02-04
分享到:

茶韵飘香

茶叶在闽南语中被称为“茶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将茶与米并列,可见这一神农之饮在传统茶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待客时可饮茶,读书时可饮茶,听戏时可饮茶;有事由饮茶,没事由也饮茶。在廊顶高高挑起的闽南骑楼下,常可见屋主摆张小桌,烧起热水,泡上功夫茶。行人在廊下的步道上来来往往,丝毫不曾打扰身边茶客的兴味。

那么,就让我们共同来聊一聊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本土茶产业吧。

茶产业遇上好天时 铁观音占有全国近两成市场

“世界茶叶看中国,中国茶叶看福建”这句流行语,揭示了福建在茶业中的地位。但在福建,泉州拥有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向阳佛手等不同茶树品种、不同制作工艺的茶类,是业界公认的最著名的茶叶产地、消费地、集散地和重要的茶文化传播地,茶产业已成为本地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业产业。

茶产业是一个“看天吃饭”的产业。2013年的春茶季,雨量充足,雨水均匀,无“倒春寒”影响,对于春茶的萌芽、生长较为有利。虽然4月中旬,安溪的桃舟、感德、剑斗、祥华等乡镇部分茶园遭受严重冰雹灾害,但增减对抵,铁观音春茶产量总体持平。永春佛手受气温升高的影响,采摘也较往年提前,因为顺利避过雨季,产量与品质都有稳步上升。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好天气,去年秋茶出了不少上等好茶。入夏以来,风调雨顺,气温、降水等均适合茶叶生长。特别是九月底及国庆期间,正值秋茶采制时期,天气晴好,昼夜温差大,湿度适宜,可谓是“黄金时期”遇上难得的“黄金天气”,十分有利于制茶。秋茶品质好于历年,制优率比上一年同期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中高档品质的茶叶比上一年明显增加,占产量的60%以上。

从各地茶叶分会反馈的情况看,传统销区,包括福建本省、广东、山东,湖南、上海、湖北、四川、重庆、安徽等长江流域市场,北京、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北方市场,茶叶订单同比基本持平;新兴市场,包括以海南、广西为主的华南市场,以河南为主的中原市场,以陕西、甘肃为主的西部市场,均有5%-10%的增长。从出口市场来看,八马茶业、兴溪茶业、高建发茶业等出口商在欧盟、美洲、非洲、东南亚的茶叶出口量,同比均有5%-10%的增长。

在本地出产的所有茶类中,铁观音依然一枝独秀。60万亩的茶园面积,6.7万吨的茶叶总产量,115亿元的涉茶总产值,80多万人的茶业受益人口,56%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茶叶占比,超52亿元的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在全国各大茶类中以17.29%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经过业界不懈的努力,铁观音茶产业继续收获着成功与喜悦。

市场风向标: 三大关键词提示今年消费趋势

虽然茶产业的成绩总体报喜,但在当下,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茶叶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虽然茶叶品类、龙头茶企在营销与竞争策略上频频出招,然而市场终归是理性的,消费者最终相信的还是自己的舌头。通过对市场风向的细心研判,业界普遍认为,“正味”、“古早味”、“天然味”是2014年度茶叶消费市场上的关键词。


关键词:正味

价位回归理性口味回归传统

“价位回归理性,口味回归传统。”好茶友茗茶商行负责人翁小舟告诉记者,在清香型茶叶中,传统正炒的正味铁观音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

“铁观音回归传统正味,源于新茶客的成熟,以及老茶人的笃定。”馨香堂茶行当家人、福建省首席评茶高级技师黄永红女士告诉记者,铁观音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发酵的程度在30%—60%之间,正味与消青、消正、脱酸等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但通常而言,发酵程度在30%—45%之间的茶叶摇青不足,茶叶偏青,比较会有消青的味道;而发酵程度掌握在45%—50%的狭小幅度之内,制作出来的铁观音,相比而言味道更“正”。

正味铁观音汤水温和,原因在于发酵程度稍高,刺激性小,比较符合时下的健康理念。品饮时会感觉茶汤本身不够香,但品饮之后强劲的回甘涌现,普遍都带生津感,呼吸之间口腔中感觉香气明显。简单地说,品饮后的感觉好于品饮时的感觉,观音韵的说法,更明显是针对正炒与传统工艺茶品的。

关键词:古早味

浓香型铁观音占据半壁江山

近几年,铁观音市场回归理性,不再仅仅是清香型铁观音一枝独秀,浓香的传统铁观音亦悄然回归,渐成声势。两者所占市场份额大致相当,已有平分秋色之势。“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消费者已经非常识货,急功近利的铁观音打动不了他们。”去年秋茶季,安溪祥华乡的“新科茶王”,便是茶农詹昭辉秉承传统工艺,精心焙制的一泡传统铁观音。

“铁观音制作技艺在清朝就基本定型,有20多道工序,包括采摘、晒青、静置、摇青、杀青、整形包揉、揉捻、焙火等。”安溪德峰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表示,铁观音制作技艺成型后,几百年来传承如一,只有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操作,才能做出“古早味”。

在制作过程中,浓香型铁观音延续了“茶为君,火为臣”的烘焙技艺,使用传统的烘焙方法,温火慢烘,其茶香气纯正、带甜花香或蜜香、粟香,汤色深金黄色或橙黄色,滋味醇厚甘滑,且因发酵程度较高,茶性温润,于肠胃无伤。

关键词:天然味

“健康茶”带动产业健康发展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日渐攀升的人工成本,以及消费者越来越苛刻的口感要求,茶行业种什么就能卖什么的年代已经走远。全国茶产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剩,如何才能破解困局?“打破同质化竞争,回归精耕细作,把生态环境要求摆上首位,种出天然味的健康好茶,才能实现行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业界发出了这样的共同声音。

走在龙涓乡内灶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生态茶园内,林中有茶、茶边有林的景象映入眼帘。茶园四周还有水源,栽种了阻治病虫害的植物屏障,施用绿肥、有机混合肥,茶园套种山茶花、桂花、黄花菜,层层梯壁青草层层绿。“采用立体茶园种植出来的茶叶质量更好,茶叶价格平均提高20元至30元,”联合社理事长陈敬敏告诉记者。

而在德峰茶叶专业合作社所在高山茶园之上,眼前云雾缭绕,茶园若隐若现,茶农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利用大自然中的‘天敌’,让害虫的克星来吃掉茶树上的害虫,附近的植被、茶园都没有污染,这里就是一个天然氧吧。”在合作社理事长王辉荣看来,对于茶产业而言,“越是天然的,越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

茶叶小百科

闽南水仙 淡然

水仙茶是永春茶叶栽培主要品种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永春县因此成为福建省三大茶叶出口基地之一,和全国乌龙茶主要出口基地之一。全县有水仙茶园2万亩,年产1300多吨,产品畅销一时。

当时的永春水仙茶,除了历史上的鼎仙岩、虎巷等地外,以湖洋、东关两镇种植最多,约占全县50%。精制产品以北硿华侨茶厂生产的“松鹤牌”闽南水仙经营规模最大、品质最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乌龙茶评比金奖。成为福建茶叶的名牌产品。

由于种种原因,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闽南水仙产量逐渐减少,进入本世纪后,水仙茶基本只在永春本地少量流通,在泉州的其他地方,渐渐被人淡忘了。

永春佛手 低调

在泉州市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属于乌龙茶品种的永春佛手茶制作技艺榜上有名。但对于不少市民而言,它是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居家茶”。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永春茶农种植佛手茶始于清康熙四十三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1895年,永春茶农创办永协隆茶叶有限公司,注册金峰寨商标,并在马来西亚设立“永协隆”商号进行佛手茶叶分销,经营思路在当时也属先进。佛手茶始终以“居家茶”的身份隐身市井,体现了其低调的特质。

安溪铁观音 稳健

60万亩的茶园面积,6.7万吨的茶叶总产量,115亿元的涉茶总产值, 56%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茶叶占比,超52亿元的品牌价值,在全国各大茶类中以17.29%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一串串喜庆的数据表明,铁观音在去年的消费市场上,步伐依然最为稳健。

“2013年安溪铁观音在该批发市场内共销售2.1万吨,总交易额近22亿元,较前年的20.5亿元增长7.3%。2013年中国茶都毛茶交易大厅的年交易量为1.5万吨,较前年增长41%。”窥一斑可见全豹,安溪中国茶都的交易数据也证实,2013年铁观音交出的成绩单并没有让人失望。

“虽然受大环境影响,安溪铁观音高价茶销量有所下滑,但回归理性价位的高品质茶叶依然畅销,依然供不应求,依然潜力无限。”在王辉荣看来,经过消费市场的自然沉淀,去伪存真之后,铁观音的发展依然后劲十足。

向阳佛手 上进

“向阳佛手茶在功能细分上的主打诉求是养生理念。”南安向阳乡党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避开了和铁观音的正面交锋,又符合健康的消费理念,在消费市场上逐渐得到认可。

据悉,佛手柑在向阳的栽种历史悠久,是当地农家种植的传统经济果木,它的果实具有和胃消胀的显著功效,因此,民间早先就有尝试将其制作成为茶饮。而后,通过不断创新与尝试,向阳佛手柑慢慢找到与之最为“伍配”的高山乌龙茶,经由切丝、混合,并依照茶叶的制作流程,最终制成兼顾口感与功效的佛手茶。

“墙内开花墙外香,向阳佛手茶借助每年在全国举办的三十余场茶产业专业展会,在省外的销售渠道迅速打开,已然成为泉州茶产业梯队之中的后起之秀。”南安市佛手科技种植推广协会会长吴成贤告诉记者,目前向阳的佛手种植基地还在不断的扩展之中。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