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个重点 打造贵州多彩好茶

作者:方东 来自:贵州日报 时间:2014-12-06
分享到:

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贵州茶产业被动局面?笔者认为,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2007年以来打下的发展基础,结合实施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突出茶园建设、产品开发和品牌创立3个重点,全力打造“多彩贵州·多彩好茶”。

茶园建设:锁定“三品三化”

贵州作为全国茶业的后起之秀,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三品三化”的要求,真正建立国内面积第一、产量第一、质量安全第一的优质茶叶原料基地,应是重要基础工程。

首先要开展两项调查。一是现有茶园及宜茶区域调查。二是野生茶树资源调查。

二要编制一个规划。根据现有茶园及宜茶区域调查成果,结合全国和全球茶园建设现状及趋势,编制《贵州省茶园建设规划》,确定全省茶园总体发展规模及区域布局、品种结构调整、机采茶园建设(含改造)、零星茶园整合等。

三要搞好“三品”认证。政府和市场主体应协同推进,力求在2020年前贵州所有茶园均获“三品”认证。

四要选育一批良种。利用野生茶树资源调查成果,整合全省茶叶技术研究资源,选育一批特优品种扩繁推广,促进贵州茶依托差异化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及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产品开发:构建两“金字塔”

完整的茶产业链应含两条:一是生产链条,包括茶叶、茶医药、茶食品、茶纺织、茶化工、茶饮料等;二是流通链条,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批发零售、茶馆、茶文化消费、茶旅游等。目前,贵州茶产业链还未真正形成,要打造完整和强劲,关键是在生产链条方面构筑以下两个“金字塔”。

(一)产品“金字塔”

“塔尖”——绿茶。虽然全球茶叶有70%是红茶,但贵州最有基础和最具潜力的是绿茶,应作为发展的核心。

“塔颈”——红茶和青茶(乌龙茶)。贵州已研发出位列全国十大红茶的湄潭“遵义红”、荣获第二届“国饮杯”一等奖的普定“朵贝红”等,加以发展可以大幅提高茶青和茶叶加工设备利用率。

“塔身”——精深加工。各地可结合茶资源和资金、技术等要素,着力推进茶叶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塔基”——白茶等。白茶除享有盛誉的“正安白茶”外,黎平、瓮安等地也在发展;花茶主要是在绿茶里加入菊花、茉莉花、金银花之类,各地都可适度生产;苔丁茶主要是余庆特产;虫茶目前只有赤水和息烽具备发展条件;黄茶和黑茶则市场竞争力先天不足。因此,不宜大规模发展。

(二)结构“金字塔”

“塔尖”——绝品茶。必须是采用百年以上健康古茶树芽茶,由高级制茶师精心研制的绝品绿茶和红茶,每件产品均由制茶师签名,客户只有通过定制、竞拍或到专营奢侈品店才能获得。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茶企和贵州茶产业的关注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塔颈”——高档茶。主要是利用绿色食品茶园和有机食品茶园所产茶青研制的极品绿茶、红茶以及适量白茶与虫茶。高档茶重点针对礼品市场和现有及潜在的高端客户,现可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可提高茶企和茶产业效益,但产量应控制在10%左右。

“塔身”——办公(商务)茶。包括价位在每公斤300元左右的各类茶叶产品,重点是研制出适应现代人生活节奏和饮用习惯的茶品(可用冷水冲泡的小袋茶,能与牛奶、咖啡、白兰地等混饮的无渣茶等),把产量做到35%左右。

“塔基”——大众茶。研发像办公茶一样、但价位在每公斤100元左右的茶品。关键是实现茶青机采,降低成本,产量可在55%左右。

品牌创立:打造“多彩好茶”

一要重新定位区域形象。建议利用“多彩贵州”日益强大的影响力,将贵州茶的区域形象重新定位为“多彩贵州·多彩好茶”,在各种宣传和茶事活动以及省内所有注册茶企(含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产品的包装上使用。

二要着力创建企业品牌。各级政府应着力指导、支持、鼓励茶业创立自主品牌,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逐步将一些品牌做大做强,最终打造出一批全国乃至全球性名牌及其系列子品牌,引领贵州茶产业健步出山。

三要全面提高文化含量。贵州拥有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茶文化资源,加予挖掘、研究和光大,用以不断提高茶品牌文化含量。

做实做深历史茶文化。将全省贡茶的史实及现状、历代文人描写贵州茶的诗词歌赋、当代伟人与贵州茶的渊源等等黔茶历史文化做实做深做活。

做响做亮民族茶文化。对民族民间茶文化进行挖掘、提炼和弘扬,不断扩大贵州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做大做特现代茶文化。通过各种文艺形式不断壮大爱茶人群,打造独具特色的贵州现代茶文化,增强茶产业发展的后劲与活力。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