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茶之都”四川乐山转型提升
今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发文,批准了由四川省乐山市政府牵头筹建的“全国峨眉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这是全省茶叶行业唯一的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标志着我市的茶业品牌战略将从以前单一的企业品牌向现在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迈进。
现状:产业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乐山市种茶历史悠久,茶叶产业一直是我市的农业的亮点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17万亩,鲜叶产量33万吨、鲜叶产值32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85亿元,产业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2009年,我市成功申报“峨眉山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一步确立了峨眉山茶的特色区域品牌地位。经过多年发展,峨眉山茶已具相当规模,综合效益显著提升,龙头企业实力日趋强大,品牌效应日益显著,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成熟。规模茶叶企业100多家,茶叶产业品牌龙头企业27家。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有31家茶叶企业获准使用“峨眉山茶”地理专用标志,年使用专用标志量约300万枚。
但差距同样明显:精品不多、市场不广、效益不高、企业不强……归根结底就是品牌不响,尤其是峨眉山茶区域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3年,市政府牵头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了“全国峨眉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同年在北京进行文审论证答辩。2014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同意筹建,是全省首个茶叶产业“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以此为契机,标志着我市的品牌战略从以前单一的企业品牌向现在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迈进。
目标:2015年实现“三百”目标
“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创建,是质检总局落实“十二五”规划中“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试点工作。旨在通过示范区创建活动,推动地方政府深入实施“质量兴省(市)”和名牌发展战略,形成有利于品牌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要求,我市要在获得批复后的24个月内完成全部筹集工作,通过专家审核和验收后,由质检总局正式命名。按照我市确定的创建目标,到2015年,全市茶园规模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带动超过100万农民增收致富,把乐山建设全国生态茶园种植基地,全扁型绿茶加工基地,全国名优绿茶贸易集散地,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使全市的创新、创造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促进“中国绿茶之都”转型升级。
措施:企业为主体做响“峨眉山茶”产业大品牌
按照具体筹建规划,创建工作将以企业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茶业企业的积极性,按照产业链发展,把标准化战略实施贯穿全过程,通过品牌示范区创建,推动产业聚集,壮大优势产业规模,延伸茶产业链条,形成品牌规模效益。
做响大品牌。大力实施“峨眉山茶”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重点打造“峨眉山茶”、“犍为茉莉茶”、“马边绿茶”区域品牌。鼓励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将“峨眉山茶产业”打造成中外驰名的大品牌。
建设大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积极推广茶—林—草、畜(禽)—沼—茶生态种植模式,加快“三带一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夹江—峨眉山生态茶业产业带,加快建设五通桥—犍为—沐川标准化茶业产业带,做优马边规模化有机茶产业带,打造犍为全国茉莉茶产业核心区。建成面积达20万亩以上的茶叶基地强县5个,良种率达到80%,建成有机茶种植基地6万亩。
培育大龙头。侧重培育竹叶青、峨眉雪芽、仙芝竹尖、森林雪、一枝春“五朵金花”,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2家、5亿元以上的3家、1亿元以上的5家。梯次培养“芽芝春、金星茶业、清溪茶业、三峨茶叶、千里云茶业”为五朵小花。
拓展大市场。搭建批发市场、农超对接、连锁专卖、物联网、高端礼品等营销平台,拓宽茶叶销售渠道。建成世界最大的“中国绿茶博览中心”和改(扩)建双福大西南初级茶叶产品交易市场,使“峨眉山茶”年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
做强大产业。积极开展茶叶精深加工,发展茶文化旅游,新增茶产业附加值30亿元,茶产业带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2800元。
为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我市将把示范区创建作为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和“品牌乐山”战略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财政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向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搭建“院(校)地”、“院企”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为茶叶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储备;以国家硅产品质检中心暨乐山(国家)高新区公共检测平台为载体,进一步提升茶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优化“峨眉山茶”网站功能,构建社会化服务平台;通过举办品茶大会、炒茶大赛等活动搭建品牌营销平台,进一步提升峨眉山茶的品牌形象和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