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冈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助推"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

作者: 来自:新华网 时间:2014-10-28
分享到:

以茶富民 以茶兴县 以茶扬县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助推“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

凤冈县紧紧围绕“以茶富民、以茶兴县、以茶扬县”目标,大力实施茶园生态化、作业机械化、过程安全化、服务社会化、市场多元化、产品品牌化、企业规模化、茶旅一体化八大转型工程,努力形成“东有龙井,西有凤冈”的产业发展格局,助推该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

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充分认识发展茶产业对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的重要意义。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是历史名城遵义市的东大门,古有“黔中乐土”、“黔北粮仓”之称,今有“锌硒茶乡”之誉。凤冈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土壤富含锌硒,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得天独厚。历届县委、政府立足县情,深谋远虑,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开发绿色家园、发展绿色产业”,紧紧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了一条经济快速发展、生态日益改善的提速转型之路。自2003年大力发展茶产业以来,茶园面积从不足3万亩发展到了40.21万余亩,成功将茶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之一,茶农收入逐年提高,生活环境全面改善。发展茶产业对凤冈县提高森林覆盖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明确茶产业的主要目标任务。到2016年,全县茶园面积力争达到50万亩(有机茶园面积达5万亩以上),茶叶产量达到3万吨,实现综合产值50亿元;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生态茶园创建率达100%,机械化程度达60%以上,上市茶叶质量检测率达100%,涉茶社会服务组织达20家以上;茶经济、茶文化、茶旅游协调发展;把凤冈锌硒茶打造成为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茶品牌,力争建成全省茶叶第一县、绿茶出口大县、全国茶叶大县、世界绿茶名县。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优化茶园布局。制定出台凤冈县茶园三年发展规划,把杭瑞、鄢松、凤务、凤冈—田坝等公路沿线作为未来三年新建茶园的重点区域,在永安、新建、土溪、绥阳、何坝、龙泉、进化、蜂岩、琊川、花坪等10个重点产茶乡镇以查缺补漏为主,其他4个产茶乡镇以补植补造为主,加快建设5个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茶产业专业镇(村),做大、做实茶园规模。

加快生态茶园建设。以畜—沼—茶—林“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为基础,优先打造田坝有机茶生产示范园、太极生态养生园、金玛瑙茶旅景区,集中力量再打造2—3个精品茶区,三年内实现生态茶园全覆盖。积极推进有机茶园建设,申报有机茶示范园为国家级有机茶示范基地。建成贵州省首个低碳循环茶叶示范点。

推进茶园经营权流转集中。加大茶园林权确权和颁证力度,完善茶园经营权流转管理和奖励办法,逐步引导种植规模20亩以下的散户茶园向大户、合作社、企业集中。

提升茶园作业机械化水平。探索适合山区茶叶机械化生产模式,切实降低成本,提高茶叶下树率、田间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优先在规模较大、硬件设施较好的区域推进机械化,探索建立集茶园耕作、茶树修剪、鲜叶采摘、土壤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茶园灌溉等全程机械化体系,力争把5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区域全部建成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加快推进茶叶加工机械化进程。引导企业与种植大户茶叶加工机械升级改造,引进适制凤冈锌硒茶的生产加工机械,提升茶叶加工清洁化生产水平。支持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加快高新技术设备引进与应用,努力实现从鲜叶进厂到产品包装出库全程连续化机械作业,提升茶叶加工自动化清洁化生产水平。

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一是在重点茶区和重点乡镇,建立茶叶农用物资专营店或设立茶叶物资专柜,并对销售和使用违禁农药行为实行有奖举报制度;二是完成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建设,建立龙头企业质量检测室、乡镇及茶青交易市场质量速测点,配备配齐速测设备,加大茶叶质量安全检测力度;三是设立茶叶质量安全曝光台,对检测超标的茶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张榜公示、新闻媒体曝光,并取消扶持政策补助,确保茶叶质量和卫生安全;四是在重点产茶镇建立联合执法工作站,由县质监局、县农牧局、县工商局和重点产茶乡镇各抽1—2人组成执法队,在茶青采摘季节开展执法工作,集中执法不少于5个月;五是充分利用我县与贵州大学建立绿色防控合作平台,在田坝茶区实施有机茶管理示范基地2万亩;六是以企业为主体,对茶园实行网格化管理,切实提升茶园安全生产水平。

大力发展茶事中介服务。在茶产业劳务及物资供应、茶园委托管理、生产加工技术咨询、季节性资金支持、茶事活动策划、品牌创建、市场营销、茶叶流通等方面引导组建或引进茶事服务社会组织和机构,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茶事服务各环节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生产效益。

推进茶旅一体化建设。加大茶产业和旅游业的资金、项目整合力度,推进“茶区景区”、“茶旅基础设施”、“茶旅品牌”、“茶旅商品”四个一体化,实现“以茶带旅,以旅促茶”。加大在田坝、玛瑙山、太极洞等景点周边建设茶园和在现有茶园内套种桂花、栾树、紫荆、油柿等花卉苗木,把景区变茶区,茶区变景区。加大茶旅景区水利、道路、通讯及茶庄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其既能满足茶产业建设,又能适应旅游业发展。整合相对集中的茶园、相邻村落的特色景观和风土人情,鼓励利用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发旅游品牌,发展“茶禽旅”、“茶鲵旅”、“茶稻旅”、“茶蔬旅”、“茶果旅”。大力开发绿茶、红茶、甜茶、边销茶、乌龙茶等高、中、低档茶叶旅游商品和茶疗、茶饮、茶枕等茶产品。

组织保障,加强考核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县分管领导任组长的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茶产业发展中心,负责全县茶产业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规划指导和检查考核等工作。各涉茶乡镇、涉茶专业村(社区)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专人(重点产茶乡镇必须确保3人以上)负责茶产业建设工作。

加大政策扶持。县财政逐年扩大经费预算用于茶产业建设,重点作为有效推进实现“八大转变”的奖励扶持资金。继续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和监管力度,多形式、多渠道整合项目资金支持茶产业发展,项目资金集中向重点产茶乡镇、茶叶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倾斜。创新政策机制,修订和完善茶产业奖励扶持办法,实行奖励挂钩。

严格考核奖惩。把茶产业发展列入县对各产茶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单项考核。每季度检查一次,每半年通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对基地、加工、营销、品牌、茶文化等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予以表彰奖励。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