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瓯东峰镇:茶神今又逢盛事

作者:王凡凡 来自:新华网 时间:2013-12-21
分享到:

阴天,冷雨,泥泞的山路,偏僻的所在,这便是“2013年两岸媒体闽北叙茶缘”联合采访活动首站――中国茶神庙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进得神庙,简洁,安静,普通的小院,近人的塑像,则让人如同回到故乡――小时候生于斯长于斯、虽远隔万里却总萦绕心间的家园。

状如乌龙的茶叶轻卧壶底,被等待中的那一股沸水唤醒,一片片缓缓地舒展开来,伴着缕缕清香,娓娓述说起千年往事。

茶神确有其人,他是建宁府建安县东苌里(今建瓯市水源乡)的一位茶人,名为张廷晖,生活于公元903至981年间。他善于种茶且采制有方,毕生均在为蒸青碎末茶向研膏茶演变发展而努力,所产之茶堪为上品,深受闽王赏识,之后干脆把自家茶园献给了闽王,创办了历史上第一个“皇家茶叶生产基地”――“北苑御茶园”,集中优秀茶工专焙“贡茶”,从而使饼茶生产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大大促进了中国茶业的发展,以至于今天一翻开宋代茶书仍随处可见北苑之名,那曾被宋徽宗《大观茶论》誉为“名冠天下”的“龙团凤饼”,更是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思。

鉴于张廷晖所作贡献,在他逝世之后,当地茶农茶工纷纷要求建祠纪念,御苑漕官遂奏请朝廷建立了“张阁门使庙”,民间俗称“张三公庙”。之后,朝廷不断给予加封追褒:从“阁门使”至“美应侯”、“效灵润物广佑侯” ,再到“济世公”。这些加封追褒又反过来激发了茶农茶工的崇敬之情,张廷晖慢慢就真的成了“茶神”,越来越多的茶场建起了“茶神庙”或“张三公庙”,当地茶农茶工采制春茶前夕,都要到庙里烧香礼拜,祈佑茶事,祷告平安。

此刻,两岸媒体共同拜谒的“恭利祠”正是茶神祖庙,它位于建瓯市东峰镇霞镇村,庙的前后左右均为茶山,在雨中更显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茶人过世后演化为神,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史上,张廷晖可能是唯一的一位,” 面对茶神,陪同拜谒的刘成龙先生,当地一位茶厂厂长和高级评茶师,语气中充满了敬仰。据说,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恢复“研膏茶”。

从茶神庙出发,10多分钟路程,就是东峰镇的焙前村――“北苑龙焙”遗址。在这里,可以看到宋朝的北苑茶事摩崖石刻。这块于1987年全国文物大普查时发现的石刻,正面和右侧面均有镌刻铭文,所刻之字为北宋四大书法名家蔡襄所书,目前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着千年以上种茶历史的东峰镇,目前共有茶园面积1.6万亩,茶叶加工企业60余家,年产量近3000吨,产值逾亿元。其主打产品――矮脚乌龙,以形美、香奇、韵醇、绿色的特质,在众多茶品中独领风骚,是业界公认的茶中极品,在各项茶事评选中屡屡获奖。为进一步发挥矮脚乌龙的优势,创建更多知名品牌,2011年,东峰镇政府还成功申请注册了“建瓯东峰矮脚乌龙”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而更让人感叹的是,作为东峰祖传茶树品种的矮脚乌龙竟然还是台湾青心乌龙的母树。青心乌龙是台湾茶叶的当家品种,经过精加工的青心乌龙就是现在享誉两岸的阿里山高山茶。

1990年9月,一直孜孜寻找青心乌龙发源地的台湾大学教授吴振铎前来福建参加学术研讨会时专程考察了东峰镇。经过缜密的科学考证,最终确认北苑御茶园附近的百年矮脚乌龙就是青心乌龙的祖树,并立碑述明“台湾青心乌龙茶品种之原种园”。

“台湾青心乌龙茶品种之原种园”的确立,为东峰茶农与台湾同行的的交流打开了通道,前来寻根访茶、拜谒茶神的台湾同胞越来越多。2012年,台湾茶文化推广协会更是与东峰镇签订了合作协议,确定今后在如下四个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一是互通各地茶叶产、供、销信息;二是共同举办闽台乌龙茶交流推广活动;三是互相推介对方茶产品,共同打造两地乌龙茶品牌,让产品走向世界;四是共同交流探讨茶叶生产、制作工艺,使工艺日臻完善。

从2010年起,东峰镇开始了“中国北苑茶都”的规划建设,茶神庙、御焙遗址、百年乌龙茶园等均被列为首批开发项目,目前已进入招商引资阶段。

“对茶神和我们来说,这几年真的是盛事不断。现在,农历八月初八茶神诞辰日已成为一个重大节日,来自海内外的张家后裔、业界人士及茶文化爱好者都要聚集在一起,举行一定仪式庆祝祈福,” 正在申请非物质遗产传承人资格的刘成龙高兴地告诉来宾。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