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 中国茶馆蓬勃发展

作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来自:西部开发报·茶周刊 时间:2009-10-22
分享到:

中国茶馆系列连载:——30年发展白皮书之一

30年 中国茶馆蓬勃发展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茶业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一起飞速发展,迎来了茶叶种植、加工、流通、消费的全面繁荣。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在中国,自古就有“茶为国饮”的说法,人民普遍有饮茶的需求。茶叶的种植、加工、使用,有上千年悠久的历史。作为一个产业,它是茶区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茶农赖以生存的农产品,对整个社会来说,它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产业。同时,茶又是一种特殊的农产品,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茶产业既横跨第一、二产业,也涵盖了包括文化的第三产业。而分布城乡的茶馆,则是茶经济与茶文化的一个重要交集点。它既是茶叶的消费场所,又是茶文化传播、展示、交流、传承的平台。可以说,茶馆的发展,全面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农村改革,彻底消除了“左”倾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大呼隆”劳动和“大锅饭”分配,使茶农生产积极性高涨,打破了“以粮为纲全面砍光”的单一种植机构,使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迅速提高。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国民经济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社会全面进步,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使人们有了更多可支配的财力和时间,一个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了。中国的茶馆业从此进入从未有过的蓬勃发展。随着台湾等地的新型茶馆进入后,真正意义的现当代茶馆开始出现。

历经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后,当代茶馆具备的功能,承载的文化更加丰富,服务对象更加广泛。茶馆数量较30年前增长近20倍,总量突破10万家,分布范围拓展至全国各大城市及许多乡镇。一端连接生产、一端连接市场的茶馆,在承载交际、信息、审美、教化、休闲、餐饮等社会功能的同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标识和徽记。

茶馆的兴盛从一个特定的方面见证、展示了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茶馆的发展也引起了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中国茶业历史悠久,起源于神农,兴盛于唐宋。千百年来茶的种植,使用技术不断演进、提高,茶文化研究不断深入,各种茶的历史文化典籍,著作丰富多彩。但在民国时代滑入衰落期,这个行业真正的恢复发展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改革开放新时期。

作为茶叶消费和市井文化的一种载体,茶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晋南北朝。茶馆正式形成在唐代,经历了宋代、元明时期、清代到近代的几个发展阶段,伴随着茶产业走过了1700年的历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茶农有了属于自己的茶园,生产积极性高涨。1979年全国茶园面积达到105万亩,茶叶产量连年增长。

1984年中央1号文件放开茶叶等农特产品的流通。中国茶业经济管理体制开始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转变。茶叶流通由过去的单一渠道向多渠道转变,城市零售网点广泛铺开。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茶叶都是由产区生产加工,销区拼配、批发,最后由副食品公司茶叶科批发给茶叶店。茶馆购茶需按量应凭劵购买,导致茶馆用茶种类单一、质量相对较低、数量不足。在茶叶销售政策逐步放开的过程中,茶叶销售三级模式逐步退出流通领域。在流通放开的同时,茶叶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果,1978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杭州成立了茶叶加工研究所。各个方面的措施有力促进我国茶产业从种植、加工到流通各个领域已经开始全面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茶产业的发展为茶馆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内地传统茶馆得到普遍恢复,但经营方式和内容尚处于传统模式的坚守状态。以“清茶馆”、“书茶馆”、“野茶馆”为称谓的分类,基本涵盖了这一时期的茶馆类型,各地域的传统服务和鲜明文化特色在茶馆中得以传承和延续。

除传统茶馆服务的恢复,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精彩,消费者也对茶馆提出更多新的要求。为适应市场新的需求,国家商业部茶畜局等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如“到公园里、餐馆里开茶馆”。然而由于体制束缚,在北京中山公园、北海公园开办的茶馆都并未成功。内地茶馆多数处于类似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的“茶棚阶段”。而在这一时期,我国台湾省“当代茶馆”的雏形已然形成。以“茶艺馆”命名的这种新型茶馆蓬勃兴起。

在日益开放的同时,海峡两岸的分流日益扩大,台湾这种新型茶馆给内地的茶馆经营理念与消费方式带来新的启示和借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内地,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一些传统的茶馆经营者及新入行的经营者把目标定在新型茶馆上,以“茶艺馆”为榜样建立自己的茶馆。1988年,北京老舍茶馆正式开业。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代茶馆开始出现的一个标志。

上世纪80年代末,由国家商业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主板了一次茶叶文化展示周,这次展示可视为中国茶馆业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在这次展示周里,来自台湾、香港、杭州等地的代表团把各自的茶艺、茶文化表演节目第一次在全国公开的场合集体展示出来。此后不久,北京、杭州、成都、广州、上海的一批现代化茶馆陆续开业,茶艺之风席卷全国。1995年,北京第一家茶艺馆五福茶艺馆开业,其装修风格,以茶艺表演为主的经营方式在北京茶馆业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一时期,各地陆续开业了一批茶馆,不仅在装修装饰上较早期的茶馆更为讲究,同时也都开始对文化的引入有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各地茶馆数量从几家发展到几十乃至上百家,整个茶馆行业展现出勃勃生机。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各地茶馆先后经历了一次洗牌重组,大浪淘沙,适者生存,茶馆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同时,茶馆的区域特色逐渐模糊,创新的经营模式和内容成为茶馆这一新时期的特色。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