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茶叶产业将提速发展

作者:张春玲 来自:西双版纳报 时间:2006-03-06
分享到:

    面对市场需求的转旺、农民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高涨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州委、州政府把提升茶叶产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决定抓住良好的市场机遇,顺势而行,提升茶产业,加快茶叶产业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004年以来,我州茶叶种植面积达39.86万亩,居全省第3位。采摘面积30万亩,产干毛茶1.62万吨,占全省产量的18%。总产值2.2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38亿元,农民人均茶叶收入17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其中,保存良好的百年以上古茶树古茶园面积达13万亩。

  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我州进一步明确了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路: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茶叶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核心,抢抓机遇,发挥特色优势,着力抓好优质高产茶叶种植,大力发展优质无性系良种茶,着重培育加工普洱茶产品的无性系良种茶苗。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加快无性系良种茶的发展,到2007年推广种植无性系优良品种4.6万亩,使无性系良种面积达7.6万亩。

  为此,我州将采取以下积极措施:

      ———加快有机生态茶叶基地建设。建立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叶生产强制性技术标准,对现有集中连片、长势较好、自然环境优越的常规茶园,转换成为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茶园,2005至2007年间有机茶新增1万亩,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茶通过认证8万亩。

   ———大力改造中低产茶园。改植换种补植种满,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大力推广茶叶节水喷、滴灌增效示范项目建设。

  ———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加大力度建设茶叶原料基地,使企业有稳定的优质原料,形成稳定的原料收购与供应关系。

  ———引入现代科技,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古茶资料。挖掘茶文化、打造茶品牌,加强对古茶园植物生态群落、生态演变、地理信息定位、民族茶文化的研究,古茶园景观、人文、开发利用,价值评价体系,对古茶园申报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认证,传承历史传统名茶制作工艺,产品的附加值。

  ———全力打造“西双版纳普洱茶”品牌。强化普洱茶规范生产经营推进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强化市场开拓;积极打造“西双版纳普洱茶”品牌;加强“普洱茶”科研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各种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完善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强化茶叶行业管理;加大对茶叶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从2006年起,政府每年预算安排200万元作为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支持中介组织发展。

  通过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至2010年,将使全州茶叶面积控制在50万亩,完成中低产茶园改造15.5万亩,无性系良种面积8.5万亩,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认证茶园面积12万亩,总产量达2.8万吨。茶叶总产值12.2亿元,把我州建设成为全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普洱茶生产与集散中心和古茶文化传播源地,培育1—2户年产值过亿元的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2个年产值过亿元的名牌产品。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