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揭露黑幕 明前太湖碧螺春多姓“假”
本报讯 春寒料峭,还不是新茶上市的季节,然而昨天记者在苏州几家茶叶店发现,一些“新茶”已经上市,并自称是“大棚里生长的太湖碧螺春”,价格还不低。太湖东山西山真有了大棚培育的碧螺春吗?
记者一位做经营茶叶生意的朋友很肯定地告诉记者,目前东西山虽然有部分茶叶大棚,但数目很有限,市面上所谓新茶,绝大部分是水货。她还透露说,清明前上市的太湖碧螺春,大多数是用各种手法炮制的假货,还要卖出三四千元的高价,上当的茶客很多。
近两年,春天气温反复无常,去年3月20日苏州还下过一场冰雹,使得新茶上市日期比往年推迟了10多天。去年新茶是3月29日上市,今年预计也要到这个时间。清明前的茶叶市场,寸时寸金,为了多推“新茶”,不少茶商动起了歪脑筋。由于气候原因,浙江乃至四川的碧螺春茶青,一般3月初就能上市,其收购价比太湖碧螺春茶青至少低一半。“正宗的太湖碧螺春,头道茶的收购价每斤在1600元左右,上市后一般卖到每斤2700元到3000元。从浙江或者四川低价收购茶青,再用苏州东山西山的炒茶方法炒制,一些所谓的‘太湖碧螺春’就能在3月20日左右提前上市了。”这样制作出来的“太湖碧螺春”,口味比不上正宗货,但普通茶客很难品出来。
去年新茶上市时,太湖碧螺春甚至标出每斤4200元的天价。有的茶叶店还分天数包装茶叶,茶叶一天一个价。比如3月23日上市的茶叶,要比3月24日每斤高400元。业内人士揭底说,其实苏州的茶商都是从太湖东、西山的茶农那里收购碧螺春,彼此头茶的品质差别不太大。这种标价方法目的是哄抬茶叶身价,同时也方便炮制的“太湖碧螺春”公开售卖。“清明前太湖碧螺春新茶的产量非常有限,市面上每年却有那么多的新茶供应,问题不言而喻。”
业内人士还曝光说,即使是过了清明,茶叶大量上市后,也有许多问题茶叶混迹其中。在业内有个不公开的秘密,就是“拼制”:过了清明后,太湖碧螺春的收购价会跌到七八百元一斤,公开售价也只有1300元左右,为了维持利润,一些茶商会唆使茶农在炒制茶叶时,用外地茶青混杂本地茶青一起制作。“其比例就看各人良心了。” (胡林 王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