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商建议直达“两会” 呼吁茶叶与医学零距离接触
3月5日晚,当记者走进骆少君委员的房间,她正与一对母女聊得热火朝天。见到记者,骆少君说:“这就是你们报纸报道过的张郑库的妻子和女儿。”
本报2月15日曾报道过,北京马连道茶城茶商张郑库在“两会”召开前夕就说想通过代表委员向大会提个建议,请国家投资,进行茶叶医用价值的研究和药理定量定性分析,并通过临床试验得出可靠的结论,以证明茶叶对人体的健康有益。
张郑库的女儿张婷婷说:“我爸爸已经把建议书写好了,他改了十几遍呢。”记者看到,一份长达8页的《茶农张郑库呼吁和建议国家立项研究中国茶叶的医学价值》的文字稿已经静静地躺在了骆少君委员的案头。
骆少君说,张郑库的建议非常好,她将通过反映社情民意的方式将他的建议提交有关部门。这几天,她在接受各家媒体采访时都大力呼吁国人了解茶的保健功能,树立科学的茶消费观念。
消费误区 凸显立项研究重要性
记者在张郑库的建议中看到,他把对茶叶医学价值研究的意义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他写道:对中国茶叶医学价值的研究,不仅能大大推动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加速农村茶业的科技普及,大大提高中国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总体竞争力,而且还能进一步培养全国人民的饮茶习惯,收到少生病保健康的整体社会效果,使茶叶种植、加工、贸易和消费都得到长足的提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
对此,骆少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骆少君说,张郑库提出的建议之所以值得引起重视,是因为我国目前无论是在医学界、茶学界还是普通消费者中都存在很多对茶叶消费的误区。
她说,近两年有医学专家公开强调饮用绿茶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并从一定程度上贬低了花茶消费,这对广大消费者造成了误导。其实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茶,都有其适合的饮用群体。此外,有不少消费者认为,只有价格高的茶才是好茶,这也是不对的。茶绝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真正懂茶、爱茶的人应该是海纳百川,只要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哪怕是几十块钱的茶也对人体有好处。
骆少君说,去年“两会”期间,她曾给很多委员和朋友送上一份白茶作为礼物,由于不接受白茶的外观,有些人还不屑一顾,但喝了几天之后,他们却发现白茶有明显的消炎除菌作用,甚至可以治好喉咙痛。
因此,骆少君认为,张郑库提出对我国绿茶、红茶、白茶等六大基本茶类进行科学和权威的成分测定和分析,以验证这些成分与防病治病的直接或者间接关系,是很值得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的。但这个工程需要的投资较大,并牵涉到各方面力量,因此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做的是对广大消费者进行大力宣传,逐步树立起国民正确的茶叶消费观念。
科学认知 推进茶饮品系列开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张郑库本人就是一个因为准确把握了茶叶医疗保健功能而创造出高效益的受益者。
2002年之前,从事多年茶叶产销的张郑库一直为研究、探寻企业产品的发展之路而冥思苦想。后来他在翻阅资料时发现,国外消费者习惯于饮用袋泡茶,于是决定结合福鼎大白茶的特点自己研制一种袋泡茶,使产品走出国门。他请来了骆少君当顾问,邀请当地行家里手会同企业内部的科技人员共同组成了课题攻关小组。经过两年的反复试验、试制,冰白茶终于通过地方技术监督局检测达标,推出上市。
张婷婷说,他们产的冰白茶是在精选太姥山白茶为原料的基础上,与薄荷、绞股蓝、甘草等天然草本原料科学搭配,味道甘醇冰爽,与一般白茶相比又增添了润肠、排气、醒酒等功效。现在这种产品在美国、法国、韩国等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她几乎每周都要帮父亲给一些国外客户寄送冰白茶。
正如张郑库在建议中所写,只有根据茶叶的药用独特性,才能生产出相关的安全保健饮品;甚至还可以运用茶叶的医药特性,开发出具有明显医疗效果的、能够预防和治疗常见疾病的产品,这将对发展中国茶业产生强大的动力。这是一个茶农、一个茶商来自实践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