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之美 ——上犹县推动茶叶高品位发展纪实
随着绿色食品在市场上日渐受宠,上犹县催生了一场“绿色革命”,其中又以茶叶为核心。该县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手段,以提升茶叶品位为着力点,通过茶叶种植品种、种植方式和品牌战略的“三变”促使产业升级换代,推进茶叶生产向高品位发展。目前,该县共有茶园3.1万亩,年产茶叶500多吨。
“大路货”变为“名特优”
上犹茶叶有着几千年的栽培历史。过去,上犹县的茶叶生产满足于小打小闹,种植品种大部分是“大路货”,泡出来的茶水黄浊苦涩,被戏称为“老茶婆”,市场整体竞争力不强。
鉴于此,上犹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着力优化种植结构。从2000年起,该县积极实施“优茶工程”,加大茶树品种改良的力度,加快向“名特优”方向发展。该县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对接和信息沟通,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引进优质品种,加快低产低质茶树的改造。几年来,该县共引进了龙井43、福鼎大毫、福云6号、迎霜、台湾乌龙等优质茶叶品种10多个,优质品种占茶叶种植面积的85%以上。同时建立了九曲河、梅岭等29个百亩良种茶园基地,培育出赣茶3号等10余个当家品种。该县梅水乡由乡政府给农户提供种亩,对新种植5亩以上的大户,每亩补助75元,从而提高了农户种植优质茶树的积极性,新发展优质茶3000多亩。
“传统生产”变为“集约化无公害生产”
作为省农业厅列为的江西省有机茶工作协作成员单位,上犹县坚持“公司(茶厂)+基地+农户+市场”的种植模式,通过公司(茶厂)带动基地,基地带动农户,使茶叶生产突破小打小闹的生产格局,加快向产业化、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方向发展。该县以梅水云华茶场、五指峰高峰茶场、梅岭有机茶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在全县建立20多个标准化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
茶园管理全部实行施用有机肥,用可饮用水喷灌,采用物理频振杀虫灯,真空包装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严格按照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目前,该县的无公害茶叶生产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1.1万亩,成功打响“梅岭毛尖”、“营前雾毫”、“陡水剑毫”、“梅岭剑绿”等一批无公害茶叶知名品牌,产品畅销浙江、上海、海南、广州等地市场。
“深闺无人识”变为“知名品牌”
过去,上犹县的茶叶产业由于没有与市场对接好,未能创立自主品牌,造成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茶叶生产徘徊不前。
确立创建“赣南第一茶叶大县”的发展战略后,上犹县以创立品牌为突破口,加大科技投入,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切实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县里通过组建茶叶集团公司,按照“优势互补,股份合作,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原则,将低水平、低效益的茶叶企业联合经营,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在销售方面的优势作用。该县对市场需求深入调查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大对产品包装、宣传推介力度,造就一批知名品牌。继“梅岭剑绿”、“梅岭毛尖”在第二届农业博览会获得金奖和银奖后,“华山云片”、“五指峰银毫”、“九曲翠绿”、“营前雾毫”、“高峰云毫”等一个个知名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或在国家级,或在省级,或在市级获奖,其中“梅岭”毛尖茶还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委员会确认的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双认证。从“深闺无人识”变为“知名品牌”,该县茶叶迎来百花争妍的春天。今年上半年,该县茶叶产业实现总产值1250万元,同比增长23%。(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