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利益共同体”加速都匀茶产业发展

作者: 来自:金黔在线—西部开发报 时间:2005-09-25
分享到:
    金黔在线讯 作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都匀毛尖茶之乡,贵州省都匀市近年来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了“四方利益共同体”茶园经营管理机制,极大调动了乡镇政府、企业、村组(村茶叶协会)、茶农四方的积极性,形成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的巨大合力,中国茶科所白教授,此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管收不管种、茶农管种种不好”的问题,在全国都具有先进性。
    企业、茶农分离崔生“四方利益共同体”机制
    近年来,都匀市对茶产业发展高度重视,茶园面积有效扩大,但也同时面临着企业和茶农处于相对分离状况,企业管收不管种,茶农管种种不好,千家万户的小农经营如何转化为以企业为农头的产业化经营等问题。主要表现为:本地大多数茶叶生产经营企业规模不大,无力投入资金建自有茶园,没有固定生产基地,缺乏稳定的生产原料来源,企业与茶农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很难进行相应的质量及成本控制,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同时,茶农缺乏必要的茶园管护技术、资金、物资,茶园管护粗放、低产,每到春茶季节,企业涌入茶园抢购茶青,却不关心茶园长势,加之很多茶农为了眼前利益,对茶园进行掠夺式采摘,使茶园的衰老退化加快,茶农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茶叶卖不出应有的价格,茶叶生产风险增大,茶农种茶积极性受到很大削弱。改变现行的茶叶生产经营模式已成为茶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使全市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都匀市政府茶叶办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胆提出将茶园的产权和经营权分离,产权仍属茶农,经营权交给企业的合作模式。并把奉合乡大定村作为试点,引进黔南州汇丰公司承包了该村800亩茶园的经营权,公司投入物资、技术、资金参与农户的茶园管护,所产春、夏、秋三季茶青全部由公司按照不低于市茶办和市物价局制定的保护价政策收购,农户只管种茶、摘茶,不用担心销售及价格问题;为便于企业和农户的沟通以及面对千家万户茶园的经营管理,在公司和农户中间引进了一个中介组织————村茶叶协会,专门起到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桥梁作用;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调动乡镇(办事处)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茶叶产生的税收划给所属乡镇(办事处),这样就形成了乡镇(办事处+茶业企业+村茶业协会+茶农这样一种“四方利益共同体”。
    新机制加快茶产业富民兴市步伐
    在“四方利益共同体”发展模式中,茶农通过与企业合作,拥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在茶园管护方面获得企业资金、技术、物资的支持,使茶园高产稳产得到有效保障,从而获得较好的收益,提高了茶农种茶管茶的积极性;村茶叶组织发挥上联企业、下联农户的作用,在为农户服务,将茶农生产情况向企业反馈的同时,帮助企业抓好茶园管理措施的落实,协助企业收购茶青,协调好企业与群众的关系,从而获得企业提供的3—5%茶青收购提成,有了经济实力,村茶叶协会(多为村组干部)在群众中增强了号召力,使农村基层政权得到巩固;企业获得茶园经营权后,达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目的,即自身不用投入大量资金建自有茶园就可拥有稳定的茶叶原料生产基地,使企业可以拿出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上;乡镇、办事处作为一级政府,通过发动辖区群众抓好茶园建设,组织退耕还茶等,获得相应的茶叶税收,同时通过发展茶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使本辖区农村经济得到发展;通过四方共同利益的捆绑和分配,共同推进茶产业的发展。“四方利益共同体”模式不但解决了都匀市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全国很多茶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该模式得到中国茶科所白教授的高度评价。四川宜宾市及全国一些省市专门到都匀“取经”。
    在大定村“四方利益共同体”模式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03年8月,都匀市组织了可采茶园经营权竞标,12家企业经过激烈角逐,都匀毛尖茶(集团)有限公司、都匀市土产公司、黔南州汇丰公司、都匀市李根茶叶发展有限公司、都匀市天荣茶叶有限公司共五家企业竞得全市近5000亩可采茶园的经营权。
    为实现茶园的优质高产,经营权中标企业及茶农积极投入物资、资金、技术对茶园进行管护。汇丰公司前后投入大定村基地包括肥料、机械设备、厂房设施等共计40万元;土产公司投入坝固马寨、王司石坪各项设备及茶园管护费用共42万元。中标公司的全力投入,很多原先管理粗放的茶园重新焕发了生机,产量、质量较前有了很大提高。
    机制创新带来产业大发展。“四方利益共同体”模式实施以来,都匀毛尖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据了解,2002年奉合乡大定村茶叶收入仅8000元,2003年引信机制后,茶叶收入升至5万元,2004年升至24万元,2005年达40万元。据大定村村民罗德宽介绍,在2002年以前,当地农户自己加工干茶到市场上销售,平均不到每斤10元,自2002年以后与黔南州汇丰公司合作以来,茶青不愁销路,加上有最低保护价政策的保障,茶叶价格大大提高,春茶茶青平均卖到每斤18元左右,2005年自家茶叶相关收入达2000多元在团山、新州、兴隆等村,茶叶收入每年可达30万元以上,种茶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机制,带来茶产业发展的巨大变化。目前,都匀市正着手把近两年退耕还茶的4万余亩新茶园引入“四方利益共同体”机制,通过企业带动,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加快茶产业富民兴市步伐。“四方利益共同体”机制成功地把都匀毛尖茶产业引入了发展快车道,目前都匀市正以每年新增茶园万亩以上的速度做大茶产业,茶产业已成为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计划到2010年都匀毛尖茶种植面积将达到15万亩,产值近10亿元,成为全市的经济支柱产业。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