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茶叶品牌之路堪忧

作者: 来自:泉州晚报 时间:2005-08-30
分享到:

    一起案例引出的话题

  8月28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福建一品得绿观音在北京遭安溪“品品得”绿观音仿冒的报道。“品品得”仿冒“一品得”的茶叶,通过传销等非法手段高价销售低价劣质茶叶,牟取暴利。这对安溪茶叶造成的不良影响可想而知,也再次对安溪茶叶的品牌保护敲响了警钟。

  “观音”不是保护神

  今年7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核准安溪县茶业总公司在运输、无线电、电视播放、信息传送、光纤通讯、移动电话通讯等商品上注册“铁观音”商标。至此,“铁观音”在45类商品和服务上申请注册防御性商标。

  业内人士认为,铁观音作为安溪茶叶的品牌,一旦被人注册,后果将不堪设想,且不说同行业注册后安溪茶就不能再叫铁观音,如果被其他行业注了册,冒出个铁观音牌马桶、铁观音牌内衣内裤等,将严重影响安溪铁观音的声誉。而早在2004年,安溪铁观音就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下一个力争的“头衔”将是“中国驰名商标”。华侨大学法学院梁伟老师分析说,如果一个商标被授予驰名商标,就可享受扩大保护的权利,等同于防御性商标的效果,同时也对该商标的声誉有较大提升。

  可以说,安溪铁观音这个大品牌打得响当当了。然而,光靠“安溪铁观音”这五个字显然无法把安溪的茶产业做得更大更强。安溪各家大大小小的茶商想躲在“安溪铁观音”这棵大树底下幸福地乘凉几乎是不现实的,而如果企图利用这五个字牟取不当得利更是不理智的,因为这将使安溪茶叶在市场上失去诚信,没有了消费者的信任,安溪铁观音也就不再值钱了。

  品牌意识比较薄弱

  安溪县工商局有关人士介绍说,目前整个安溪县内被许可使用“铁观音”商标的茶叶企业只有30多家,这对有近千家茶厂的安溪县来说,是相当不成比例的。据在闽南茶都经营茶叶的几位老板介绍,目前安溪茶叶产品中,比较知名的品牌并不多,他们叫得出名字的只有“凤山”、“八马”、“华福”、“祥华”、“魏荫”等,外行的可能就更不清楚了。

  一位姓郑的老板说,以上品牌都是规模较大、实力较雄厚的茶叶企业建立起来的,他们有自己的注册商标,有比较正规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环节,产品销往国内外。然而,茶市中更多的是小型茶商,他们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从茶农那里收购茶叶后自己加工包装,使用的都是没有商标和厂名厂址的通用外包装。郑老板强调,这种茶叶的质量不一定比品牌茶叶差,只不过这些茶商还没有发展到自建品牌的规模。他说,茶叶消费者都会先品尝一下,自家喝的就普通包装,馈赠亲朋的就包装得漂亮一些。这样的买卖方式很方便,这也使得茶商们并不十分热心品牌建设。

  目前市场上知名的茶叶品牌是台湾茶商创立的。台湾茶业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现代市场营销历史,像天福、金壶春等品牌的专卖店如今已遍布大陆各大城市,并开到了国外,拥有一套成熟的专卖管理销售系统。安溪的茶商想做大做强,走这种品牌之路是明智的选择。

  品牌保护刻不容缓

  安溪茶厂的“凤山”品牌创立于上世纪70年代,近年来,“凤山”牌铁观音却屡遭仿冒,对该品牌茶叶造成不小的冲击。据该厂有关人士介绍,“凤山”牌在福建和广东遭仿冒的情况最为严重,一些私人的茶叶作坊为低价劣质的茶叶穿上与“凤山”牌铁观音一摸一样的包装,以低于正品的价格出售,从中牟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安溪铁观音的其他几个品牌也都不同程度地被仿冒。今年7月,安溪县工商局曾联合当地有关部门到汕头、广州、深圳、湖南等地就仿冒安溪铁观音的问题进行专项打假行动,一批制假作坊被端掉。

  华侨大学法学院梁伟老师说,发现产品被仿冒后,企业首先应该进行取证,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由工商部门进行查处。此外,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索赔,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仿冒已经注册的商标,无论是故意仿冒还是无意仿冒,都损害了商标所有权人的利益,仿冒者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