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让茶都更有底气

作者: 来自:农民日报 时间:2005-08-27
分享到:

    西湖龙井,始于宋,扬于明,盛于清,已历千年。没有西湖龙井,杭州名茶产业就失去了夺目的光彩;没有西湖龙井,“杭为茶都” 就缺少了应有的底气。为了保护、发展西湖龙井茶这一国家级瑰宝,为“杭为茶都”增色,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立法保护

    2001 年4 月18 日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2001 年6 月29 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正式批准,2001 年7月16 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告公布实施。《条例》共26 条,一,明确了西湖龙井茶基地的保护范围;二是明确了管理主体,三是明确保护措施,四是明确法律责任。《条例》的颁布实施,使西湖龙井茶保护完全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地域保护

    1、2001 年8 月,西湖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龙井茶之乡(区)”。为了保护龙井茶原产地,通过实地踏勘和细致的调查研究,确定西湖龙井茶原产地范围约168 平方公里。并根据生产情况和历史沿革,将西湖龙井茶基地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同时建立西湖龙井茶后备基地。对一、二级保护区内的项目建设开发等,都作出了严格的限定。

    2、2003 年5 月,市政府根据《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的规定,安排专项经费由杭州市农业局、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西湖区人民政府负责,对168 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西湖龙井茶保护基地开展实地勘测工作。

    经过一年的努力,埋设界桩2775 根,经专家组评审合格后,2004 年4 月市人民政府发布了《西湖龙井茶基地和后备基地范围划区定界通告》,正式确定了911.9 公顷的西湖龙井茶基地和204.1 公顷的后备基地。

    品质保护

    第一,为了确保西湖龙井茶的原汁原味,规定在西湖龙井一、二级保护区内,不能栽种其他品种茶树以防异化;第二,积极实施《西湖龙井茶中铅含量来源研究及控制建议》项目,通过对西湖龙井茶主产区的大气、茶园土壤、茶叶原料、茶叶加工、成品包装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摸清西湖龙井茶铅含量的真实现状,提出了控制西湖龙井茶铅含量的技术措施和建议;第三,为从根本上规范西湖龙井茶的生产,1988 年初,杭州市西湖区政府将龙井茶列为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编制了从栽培、采摘到加工各环节的技术标准,使西湖龙井茶完全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的轨道。

    品牌保护

    从2001 年起,西湖龙井茶开始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在认真贯彻实施《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的前提下,又采取了三项有力措施:一是制作龙井茶西湖、钱塘两个产区质量标准实物样茶,样茶制成后,由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省茶标会、杭州市农业局、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等10 余个单位的18名专家对实物样进行审定;二是统一使用西湖龙井茶防伪标识;三是设立西湖龙井茶专卖店,目前“西湖龙井茶专卖店” 已在全国范围内开设25 家,其中杭州5 家、北京6 家、上海5家,其他城市9 家。

    由于西湖龙井茶的生产、销售、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广大茶农吃下了“定心丸”。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对西湖龙井茶基地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科技投入、资金投入的力度,使茶叶产量、质量和农户收入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据统计,西湖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2004 年茶叶总产值8264 .1 万元,比实施《条例》前的2000 年增加了66% ,龙井茶收入已占保护区内茶农家庭经济总收入的51 .0% ,占农业收入的98.3% 。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