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马连道特色商业街该如何发展?
今年4月,马连道茶叶特色街被授予“中国十大特色商业街”。马连道作为全国的茶叶交易中心,加上中央采购区的规划,进一步提高了该区域内的商业氛围。与马连道茶叶特色街共同入选的商业街还有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南京新街口、乌鲁木齐中山路等商业街。有关专家指出“在商铺方面,马连道作为全国十大特色商业街,具有巨大的潜力”。那么,马连道该如何发展?
漫步于北京王府井步行街,熙熙攘攘的人群、门庭若市的老字号,构成了王府井独特的风景。而来到马连道,拥挤的街道、杂乱的小店遍布街两旁,更不见热闹的人群,形成了马连道与王府井的鲜明对比。怎么能让马连道茶叶街和王府井拥有一样的人气、一样的知名度呢?这可以说是广大茶人的一大夙愿。要实现愿望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马连道无论是软件条件还是在硬件设施都需要增强,这将包括不同层面和不同阶段发展。
首先要从马连道茶叶街的职能作用出发,马连道作为一个综合性茶叶市场,在这里不仅销售全国各式各样茶叶,而且有茶具、茶包装、茶书、茶叶机械等等,市场采取自营、兼营、代销、代购、代运等各种经营方式,提供生产加工、冷藏保鲜、包装设计、物流配送、茶文化推广等配套服务。可以说,与茶有关的产品应有尽有,茶业各类服务组织也在此从事各类服务经营活动,有从事信息服务的,有从事茶叶电子商务的,有从事物流配送服务的,等等。目前,茶叶街上有大小茶商近千余家,来自全国各地,全国有10000多茶人在此从业。年交易额大约10亿元,交易品种3000多种。可见加强马连道茶叶市场建设、管理还是未来建设发展中的核心工作,否则马连道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了!
同时,马连道不仅仅是北京的马连道,而且是全国的马连道,进而是全球茶人的马连道。全国有各类茶叶批发市场100多家,随着各地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茶叶批发市场的发展势头将有增无减。与全国其它茶叶市场相比,马连道茶叶市场不仅是自然形成的,而且还是一个市场群,是一个体系,一个完整的系统。这里的市场有国有企业投资建的,有茶商承建的,有茶商合伙,地方政府支持建立的。马连道茶叶市场是全国茶叶市场的“浓缩景观”,马连道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全国茶叶批发市场面临的共同问题。北京马连道茶叶市场作为国内最大规模、最集中的茶叶市场,起着典范作用。
目前,马连道茶叶街仍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表现在:批发功能正在退化,门面产品趋同性越来越明显,零售消费正在取代批发交易;经济效益普遍下降,现在马连道茶商中真正有利润的不到30%,30%处于亏损,40%持平;茶商流动性加大,茶商随季节而流动,茶季来,其他时间走;对新产品的屏蔽作用越来越大,经常听茶区茶商说,北京市场大,好茶进不来,结果来了才发现茶叶多得不可想象,质量价格比自己还好……这些问题不改变,将极大阻碍我国茶业的产业化进程。
马连道茶叶街将向何处去?已经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热门话题。马连道茶商关心,全国茶商关心,社会学者专家在研究,地方政府也在研究。因为,马连道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茶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包装、运输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伴随着茶文化的聚集和碰撞,马连道茶叶街也会成为集商业、文化、旅游为一身的多样化商业街。没有茶叶门面的茶商主张继续建批发市场,门面是他们在马连道安身的前提。政府部门要将马连道建成茶叶一条街,因为要搞特色,做形象。茶行业的局外人则建议搞“拍卖市场”,理由是,这样既可以与“世界接轨”,又可以推动茶业“现代化”……在众多的说法中,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占据着主要位置,也是大家比较认同的观点。
专家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科学规划的作用。政府部门应该制定茶叶批发市场建设标准,将茶叶批发市场纳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体系,规范管理。鼓励和支持有利于马连道整体市场的功能提升,具有现代交易工具的交易市场的建设。同时,支持和扶持交易平台、茶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建立统一的网上交易平台,建立茶叶交易机构,鼓励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及茶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金融、进出口服务平台,为全球茶商开展全球合作创造条件。加强对马连道新功能的推广,尽快在全球形成“马连道”茶叶市场的品牌效应。强化马连道的茶叶市场形象如商机、服务、平台、功能等方面的推广;加强环境的建设与改善要落到实处,重点是加大物流设施,网络通讯等茶商自身不能解决的社会产品的投资力度。结合我国茶叶及茶文化特色,创造出一个适合茶叶经营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