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链带动安溪经济
本报讯(通讯员肖印章谢来法记者肖国敬)今年上半年,安溪县坚持“茶叶富民、工业强县”战略,确立了建设“现代山水茶乡、构建和谐安溪”的发展目标,围绕科技创新主题,抓项目、创品牌、重质量、调结构,经济呈现速度快、质量好、结构逐步优化的良好发展态势。
做大做强茶产业链
今年来,安溪县围绕茶产业集聚,坚持以“生态、优质、规范、品牌”为主攻方向,延伸茶产业链,发展生态茶业。
为实现茶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安溪县准备用5年时间改造20万亩生态茶园,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42200亩。重点做好行业授权经营、行业推荐品牌、规范包装标识等市场规范和“安溪铁观音”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工作。茶叶生产开始走向质量要效益的道路。
茶叶生物酶解高效分离提取项目、国家级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建设、精茶生产线项目等进展快速,带动茶产业全面升级。茶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茶文化旅游、茶叶包装、运输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境内外游客98万人次,增长10%;实现旅游收入4.1亿元,增长12.6%。
目前,安溪有300多家藤铁工艺企业,2500多个加工点,可直接提供10万多个就业机会。今年该县重点推进藤铁工艺专业加工区和原辅材料专业市场专业加工区建设,投资总额1.1亿元。上半年,全县藤铁工艺出口额13476万美元,增长24%。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打造和谐茶乡
上半年,安溪县大力进行“绿化、净化、美化、硬化、亮化”茶乡生态环境建设。投建安溪大龙湖生态旅游、文庙绿地休闲广场、河滨公园等项目,使该县城区形成了“两绿夹一水,傍河皆园林”的景观。目前,城区绿化面积达到251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5.2%,绿地率达32.1%,人均公共绿地8.8平方米。
城镇建设方面,全县10个旧城改造项目和15个新区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二环路沿线全面开发,城区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城南大桥拓改正在抓紧建设之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安溪至厦门同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总投资约达3.8亿元。社会各项事业也呈现蓬勃生机,全县建设50个村级宣传文化活动室;县财政拨出1115万元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66万农民参加;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进一步加大,目前该县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已达到10491户20058人,发放低保保障金1133万多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透过数字看安溪
2005年上半年,安溪完成生产总值73.32亿元,比增14.8%;全县财政总收入46982万元,比增31.7%。全县工业总产值108.2亿元,比增1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9亿元,比增24%。上半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4325万美元,比增21%;对外贸易商品总额18717万美元,比增17.5%。固定资产投资8.68亿元,比增26.7%。
收入方面,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75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9元,增长9.8%,保持较快增长;消费方面,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71亿元,增长15.9%;保障方面,至6月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1400万元,人均补偿住院医药费用15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