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市茶叶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茶叶已成为重点产茶乡镇的主导产业。保山市虽然茶园面积分布广,涉及乡乡镇镇。但通过几年的结构调整和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产业的发展重心逐渐向老茶区、最适宜区和经济优势明显的地方转移。目前,全市72%的茶叶集中分布在25个乡镇,这些乡镇中30%的财政收入和农民家庭收入均来自茶叶,由于历届县乡党委政府都牢牢抓住茶叶产业不动摇,经过多年的巩固和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这些地方无以替代的生命产业,已形成真正的区域经济。如腾冲的南部茶区蒲川、新华、团田乡,龙陵象达、平达,昌宁的温泉、漭水乡等。
二、茶叶种植向规模化、区域化、良种化发展。我市80%的茶园是“六五”至“八五”发展起来的。这些茶园良种化比例低,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少,区域经济优势不明显。进入“九五”特别是“十五”以后,我市茶园发展主要是在相对稳定现有面积的基础上,实行区域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自“九五”以来,我市新发展的6.5万亩茶园,全部为无性系良种。多数良种不仅产量高、抗性好,而且具有很好的天然品质,适合生产名优茶。包括“香归银毫”、“清水3号”及“馥香”系列等良种,茶叶主产县区发展良种的情况是:昌宁2.9万亩主要集中在温泉、漭水、达丙乡;腾冲3万亩主要集中在新华、团田、蒲川、芒棒等南部茶区。龙陵县0.6万亩主要集中在镇安、平达、象达等乡镇。
三、依托龙头带动兴产业的作用初见端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的希望在竞争的市场上,茶叶产业如果仅有种植和加工而没有市场,茶叶产业的生命就不能长久。而市场开拓的主体关键依靠龙头企业通过打造品牌,对产品实行产业化开发,最后形成一定的市场。几年来,我市加快对茶叶龙头企业的培植。采取了引外龙、扶强龙、兴小龙、育新龙的办法,在茶叶产业发展中,涌现出了一批形成规模化生产具有知名品牌的企业。如腾冲县清凉山公司,现资产已达2000多万元,年产清凉山品牌的各种茶叶产品1500吨,辐射茶园3.5万亩,带动茶农4万多人;腾冲县高黎贡山茶厂,生产规模也近1000吨,辐射茶园2.5万亩;还有龙陵振兴茶厂、昌宁尼诺公司也真正发挥出了龙头产业作用,并初步形成产业化经营的雏型。
四、有机茶和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生产步伐加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市各级茶叶主管部门,广大茶叶工作者和茶叶生产者逐渐增强了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意识,至2005年,全市已建立有机茶生产基地7000余亩,其中腾冲清凉山茶公司4000亩茶园已被认定有机茶及AA绿色食品,产量达48.5万公斤,腾冲县高黎贡山茶厂的高黎贡山品牌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全市现有无性系良种茶园10万亩,建立无公害茶园生产基地15万亩,年生产无公害茶580万公斤。已认定无公害茶叶品牌达9个。目前全市还在继续加大有机茶和无性系良种无公害茶叶生产力度。
五、普洱茶及以生产普洱茶为原料的晒青绿茶数量增加,并形成一股消费热潮。为顺应市场需求,满足广大普洱茶爱好者对普洱茶收藏和消费的需求。2005年我市春茶45%鲜叶(约250万公斤)都用于生产普洱茶的原料即晒青绿茶。茶区普遍进行普洱茶生产。据统计,保山市主要的茶叶加工企业从去年开始就生产普洱茶(含砖茶、饼茶、砣茶等再加工茶类)。包括腾冲清凉山公司、龙陵振兴茶厂、高黎贡山茶厂等去年已生产普洱茶500多吨。今年春茶期间,这些企业又加快了普洱茶生产,如高黎贡山茶厂春茶期间已生产普洱茶100多吨,产值200多万元。其它砖茶、砣茶类也从无到有,产量迅速增加,由于受全国乃至世界普洱茶热潮的影响,我市的茶馆、茶楼和广大茶叶爱好者也逐渐热衷于普洱茶的饮用和收藏,使全市普洱茶的需求从去年开始成倍增加。茶叶价格普遍上涨,农民收入剧增。可以肯定,今后一段时期,我市也将会出现一股普洱茶收藏和消费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