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 对农药残留说“不”

作者: 来自:海峡摄影时报 时间:2005-08-15
分享到:

    核心提示:日前,有消息称,《茶叶卫生标准》于10月1日废止,届时在茶叶行业将执行食品卫生标准,今后,福州的市民购买茶叶可以更放心了。
    据悉,10月1日以后,茶叶里的相关指标将执行食品卫生中的相关标准,如《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
    另据相关资料显示,今年以来,福建省茶叶出口走出了低迷状态,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闽省共出口茶叶6351吨,1620万美元,均比去年同期增长23%。业内人士把这一成绩归功于几大因素,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茶叶生产企业严格控制农药残留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有效地跨越进口国设置的各种“绿色壁垒”。
    乍一看起来,规定的执行与出口额度的大幅度提高,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当我们透过规定执行的相关背景、剥离节节攀升的出口数额之后,有一个现实摆在了我们的眼前:茶叶的安全问题。从后一个例子可以看出,一旦茶叶对“安全问题”说不了,那么它就拥有了迈出国门走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把茶叶的相关指标纳入食品卫生的监管行列之中,即在茶叶行业里执行食品卫生的相关标准,真的能如人们所愿?现实与规定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怎样才能弥补其中的距离?其间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及消费者做些什么?
    自不久之后茶叶也将执行食品卫生标准的规定公布以后,在福建省福州市的市民眼前一下子冒出了这么多的疑问,那么这些疑问又由谁来一一解答?记者展开了调查。

    茶叶纳入食品管理
    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茶叶卫生标准》将于今年10月1日废止,同时,国家也不再单独执行茶叶卫生标准,今后茶叶的卫生标准将直接执行《食品卫生标准》。届时,茶叶的各项指标将比旧标准宽松,但产品的质量安全将更有利于消费者。
    据介绍,《茶叶卫生标准》是卫生部1988年8月10日颁布、于1989年1月1日实施的,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该标准已经很难适应茶叶产品发展的需求了。比如,该标准只检测两种农药残留,即六六六和滴滴涕,但时至今日,这两种毒性较强的农药已不被广泛采用,现在茶农多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等常用农药。据悉,到了10月1日后,茶叶中的相关指标将执行相关食品卫生标准,如《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
    福建省茶叶协会有关人士表示,茶叶执行食品卫生标准后,将会有很多方面的改变。如在茶叶的农药残留量方面则会新增一些检测项目,这样将会很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了。总的来说,在茶叶执行食品卫生标准后,对茶叶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件好事。

    茶文化遭阻击
    在福州市,按人们的一种诙谐的说法是,除了药店,紧居其后的就是茶艺居。或许现实被人们善意地扩大了,但是茶艺居的比比皆是遍地开花在福州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此可见,饮茶成了人们业余生活的一种喜好。由此也引伸出了茶文化。
    袁先生就是茶文化的追崇者之一。他说,自己有饮茶的习惯。他认为一杯清茶,一本好书是他生活中最惬意的事。拓深一层来说,与朋友坐在一起饮茶,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沟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茶会友。然而,近些年来,袁先生原先总是沉醉于饮茶过程中的乐趣,总会无端地被恐惧所代替,心里总有一层疙瘩:这茶到底有没有农药残留物?铅含量是否超标?
    现实中,有这种担忧的并不只是袁先生一位。因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茶叶,总是会让人产生这种想法。茶叶的安全问题,主要是部分茶叶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铅和氟超标等现象。 

    问题茶叶扰人心
    日前,天津市质监局组织对市场上销售的福建、浙江、贵州、江苏等省出产的21批次茶叶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合格18批次,不合格3批次,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5.7%。本次抽查不合格茶叶的主要不合格项目是铅含量超标。
    据介绍,茶叶的国家卫生标准规定,茶叶中铅含量不应超过2 mg /kg,而该次抽查有3批次的茶叶产品铅含量超标。据业内人士分析,造成铅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一是从加工容器中带进(如含铅量比较高的炒锅等);二是使用了不合格的包装材料;三是环境污染造成的。长期饮用铅超标的茶叶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且不论问题茶叶是否有闽省茶叶的影子,但至少应引以为戒。因为福建省不论是茶叶生产量还是出口量在全国都占着相当的位置。

    出口茶叶陷困境
    福建省是我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基地,年出口量约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量的十二分之一。前几年,由于受到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提高农残检测标准的阻碍,福建省茶叶出口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03年茶叶出口量比上年下降21.6%,2004年比上年下降2%。不久前,日本要求我国茶叶禁用108种以外的农药,继日本乌龙茶进口商协会对福建省出口的乌龙茶进行多达70项的针对性农残检测之后,最近又开始十分关注闽省茶叶草甘磷残留问题。这对于种茶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如何走出困境?

    农户收入受影响
    作为业内人士,姜先生清楚地记得问题茶叶给生产商带来的影响。姜先生的老家在福建省泉州市,在家的兄长从事茶叶种植,他则在福州开店经营家乡的茶叶。在他印象中,2003年、2004年茶叶的生意尤为不好做,都是茶叶上残留的农药及铅超标等惹的事。
    实际上,收入受到影响的并不仅是姜先生一家。因为福建省有相当数量的农民从事茶叶的耕种及采茶作业。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到2004年底全省茶园面积达217.59万亩,比上年增加9.71万亩,增长4.7%,增速比上年快1.0个百分点。2004年茶叶产量16.44万吨,增加1.42万吨,增长9.4%。其中,乌龙茶产量7.29万吨,增长11.5%;绿毛茶产量8.21万吨,增长1.4%;乌龙茶和绿毛茶分别占茶叶产量的44.3%和49.9%。茶叶产量自1990年以来已连续十五年增长,年均递增7.2%。目前全省十个产茶大县分别是安溪、福安、福鼎、寿宁、建瓯、南靖、武夷山、华安、尤溪、政和等县(市),茶叶产量占全省比重为55.8%,其中安溪县茶叶产量达2.27万吨,占全省比重为13.8%。在农业特产税取消之前,上述的这些产茶大县的财政收入主要以农业特产税为主。对于全省具体的种植户有多少,虽然没有明确的数据统计,但是,这些县除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外,在家的农户多以种茶、采茶为主要收入。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