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县2005年上半年茶叶产业实现“五增”
今年以来,腾冲县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茶叶产业的领导,增加投入,围绕农民增收核心,以技术培训、市场开拓为重点切实搞好服务,在克服旱情影响的情况下,呈现出产量、产值、销售、茶价、茶农收入增加的“五增”良好局面。
腾冲县茶叶产业,截止6月30日,全县实现茶叶总产量2014吨,产值3312.4万元,茶农收2408.8万元,税收109.5万元,销售数量1692吨,茶叶综合销售价16.45元/公斤,毛茶销售价至11.96元/公斤,鲜叶收购价2.05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总产量增加164吨,增8.9%;产值增加1041.2万元,增45.8%;茶农收入增加858.1万元,增55.3%;税收增加15.5万元,增16.5%;销售数量增加218吨,增14.8%;茶叶综合销价增加4.17元/公斤,增34%;毛茶销售价增加3.58元/公斤,增42.7%;鲜叶收购价增加0.6元/公斤,增41.4%。
主要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年初县委、政府及时召开了全县茶叶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茶叶产业要继续坚持“四动”战略,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茶园改造、茶所建设、提高品质为重点,加强基地建设和食品卫生安全,规范行业管理,优化品种结构,抓好名优茶开发,着力培植壮大“两山”龙头企业,打造腾茶名牌,进一步拓宽市场,实观腾冲茶叶规模化发展、优质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工作思路。按照县委、政府的整体思路,上半年重点抓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党政推动大发展。上半年县委、政府相继召开了三次茶叶生产会议,这充分体现县委、政府抓茶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针对去年夏秋茶期间发生了两次茶饼病严重危害的实际,县委、政府领导在深入南部茶乡调研的基础上,为确保今年茶叶增产、农民增收、茶区社会稳定,1月22日在蒲川乡召开了全县2005年冬春茶园管理工作会议,采取了以预防茶饼病为主的冬季茶园管理措施,在主产茶乡分别召开数十次封园观场会,发放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00余袋,技术资料2000余份,全县茶园封园面积达到85%以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年夏秋茶增收奠定了基础。3月9日,县委、政府召开了全县茶叶工作会议,总结了茶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安排部署了2005年及“十一五”期间我县的茶叶工作,以《腾冲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抓好2005年茶叶生产的意见》(腾政发〔2005〕12号)制定出台了新植、低改、茶所建设、机修示范点建设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县茶叶工作会议后,各主产茶乡及时召开乡级茶叶工作会,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措施,春茶开采以来,各主产茶乡、茶叶主管部门抽调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精兵强将深入茶叶生产第一线,加强采摘加工,新植低改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工作。5月14日,县委、政府召开了全县2005年春茶生产分析总结会议,对今年春茶生产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春茶生产形势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析,针对税收政策不统一,茶叶收购秩序混乱等问题,及时研究制定了夏秋茶期间全县茶叶增值税和所得税全部核定到茶所的管理办法,制定了整顿和规范鲜叶收购秩序的具体措施。茶叶生产期间县委、政府领导多次深入南部茶乡进行产业调研,及时解决茶叶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由于领导重视,思想认识到位,工作安排到位,技术人员到位,服务工作到位,扶持政策配套,为今年春茶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培植龙头企业,带动茶叶产业发展。全县重点培植的清凉山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和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茶类结构,清凉山公司生产的高档有机茶和紧压茶供不应求,清凉山磨锅茶销量增加,库存锐减,高黎贡山公司抓住机遇积极争取项目,高黎贡山茶叶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高黎贡山加工总厂搬迁扩建项目争取正在稳步推进,高黎贡山普洱茶、紧压茶产销两旺,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两山”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管理不断规范,市场开拓力度不断加大,产销形势较好。截止6月30日,清凉山公司实观生产加工量550吨,销售数量491吨,销售收入1080万元,税收86万元,茶叶收购价2.78元/公斤,农民收入657.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加工量减少100吨减15.4%,销售数量减少49吨减9%,销售收入增加108万元增11.1%,税收增加35.6万元增70.6%,鲜叶收购价每公斤增加1.1元增65.5%,农民收入增113.1万元增20.8%。高黎贡山公司实现生产加工量376吨,销售数量374吨,销售收入840.6万元,税收9.8万元,鲜叶收购价3.25元/公斤,农民收入449.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加工量减少110吨减22.6%,销售数量减少50吨减11.8%,销售收入增加199.7万元增31.22%,税收增加2万元增25.6%,鲜叶收购价每公斤增加1.69元增108%,农民收入增加42.4万元增10.4%。持续健康发展的“两山”龙头企业,对全县茶叶的发展起到了较为明显的带动作用。
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确保今年新植茶园和茶园改造项目建设技术措施的落实,针对采摘质量差、加工水平低、茶园管理粗放的实际,我办从茶叶技术推广站抽派8名科技人员进驻主产茶乡,协助茶乡党委、政府办样板,搞培训,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封园管理、幼龄茶园管理、新植茶园规划、茶园综合改造、机修示范技术培训159场次,培训茶农和企业人员6089人次。通过技术培训,茶区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茶农鲜叶采摘、茶园管理、茶所加工水平进一步提高,茶叶科技措施落实明显增强,科技对产业的贡献明显提高。
四是加强茶园综合改造和新植无性良种茶园建设。由于今年茶叶市场看好,鲜叶收购价格居高不下,农民种茶管茶积极性高涨,茶园改造和新植茶园力度加大,截止6月30日,全县已完成低产茶园综合改造4200亩,超县委、政府经济考核任务完成200亩,占5%。为保证新植茶园的规范化种植,避免包谷和茶叶种植冲突,对2005年规划种植的地块,在包谷种植时已提前进行了合理规划,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全县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旱情,我办多次深入茶区进行旱情调查和抗旱保苗工作,为今年新植茶园的移栽奠定了基础。截止6月30 日,全县已完成新植无性系良种茶园移栽360亩,占县委、政府经济考核任务360亩的18%。
五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联动茶叶产业协调发展。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春茶生产期间,4月底5月初,县茶办率“两山”龙头企业和部分茶叶技术骨干参加了在思茅举为的第三届国际普洱茶节,考察了恩茅、版纳、临沧等全省重点产茶区的茶叶生产经验。5月底至 6月初,对广西、安徽、江苏、浙江等茶叶集散地茶叶市场进行了考察调研,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茶叶市场普遍回升,绿茶、普洱茶消费上升,花茶消费逐步萎缩,重点产茶大省的浙江、福建、江苏因春茶开始受雪灾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云南由于近两年加大普洱茶宣传炒作力度,在省外大中城市茶叶店里云南茶只有普洱茶上柜销售,且价格不匪,高档茶好卖,中上档茶不愁销,粗制滥造的低档茶没有市场,仍是今年茶叶销售市场的主要走势,今年我县的茶叶生产呈现出春茶增产,晒青茶价格飙升,烘青茶价格上涨,茶叶销售速度快,库存减少的良好态势。截止6月底,全县茶叶实现总产2014吨,销售1692吨,产销率达84%,茶叶综合销价16.4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的12.28元/公斤增加4.17元/公斤增34%。通过市场的大开拓,促进了腾茶产品的大流通,由于销售畅,价格升,上半年茶厂所均能及时兑现茶农鲜叶款,从而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联动了茶叶产业的协调发展。
六是加强茶厂所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县茶叶工作会后,3月10日,经县卫生监督所与我办协商,制定了2005年茶厂所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3月底以前在各乡召开茶叶会时,卫生监督员对开展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专项整治的方法步骤、内容和相关要求,面对面给茶叶加工企业主进行了广泛的宣传。4月1日一5月10日,工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等对112个茶厂所的卫生许可证持证情况,生产加工环境卫生状况,加工用器、用具、工具卫生情况进行了观场监督检查,对茶厂所的382名从业人员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持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针对茶厂所存在问题,对违反《食品卫生法》规定的3户企业给予停业整顿,责令改正64户的卫生行政处罚,对责令从业人员接受健康体检,补办健康证和责令茶厂所限期整改,完善卫生证的给予上门服务和由乡茶办统一到县卫生监督所办证,方便了茶农和茶所,得到了茶乡党委、政府和茶区人民的好评。通过此次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了我县茶厂所的经营行为,使全县茶叶加工企业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善,企业的卫生意识,产品质量观念明显增强,为今年7月1日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七是加快新品种引进和试验示范。针对目前腾冲茶树品种结构单一的现状,为加快我县从台湾引进的4个乌龙茶优良品种的扩繁和种植,计划7月份繁育2000穗。对去年已引进的4个高香绿茶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并做好观察记录,选择适宜我县推广品种,通过到风庆茶科所,昌宁茶试站参观学习,现已为良种引进准备好了3亩土地,已进行了规划和开挖整地,计划7月中旬到昌宁、凤庆、省茶科所引进风3、凤9、昌选1号等茶树新品种。
八是加快机修示范点建设。为加快我县茶园综合改造步伐,推进腾茶机械化管理进程,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我办购买了6台日本小松产电动修剪机,4月8日组织召开了销售公司技术员参加的茶叶机修现场培训会,武装了蒲川、团田、新华三乡茶办机械修剪专业队,春茶结束时的修剪已体现出省工、省时、修剪规范化的优点,夏秋茶结束时的改造修剪将发挥它更大的作用,各乡茶园机修专业队的管理运作服务方式正在逐步探索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