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茶叶产业,别让品牌迷了眼

作者: 来自:新华网 时间:2005-06-18
分享到:
    当你走进饭店餐厅,给服务员说想喝可乐,十有八九给你拿来的是可口可乐或者是百事可乐。可你要说喝茶,服务人员就不知道应该给你拿什么茶了。让服务员说出几十个有名的茶叶品牌,除非她是研究茶叶的专家。据了解,全国有千个茶叶品牌,而陕西省盛产茶叶的陕南秦巴山区,虽然产茶规模小,年产量才1万吨,因为牌子太多,至今陕西省还没有一个在全国畅销的知名品牌。
    陕西省供销社主任、省茶业协会会长蔡少林告诉记者说:“陕南茶叶就是一万吨的量,300个牌子在那儿去生产着,就包括现在几个非常好的几种茶叶,真正要量没有,外边谁想定你的货,要上10吨,要上20吨没有货。”
    目前陕南茶叶已走入各自为战的境地,在做大陕南茶叶产业这条路上,茶叶品牌让政府和企业都迷了眼。
    以陕南为例,目前安康、汉中、商洛三大茶区,茶厂众多,品牌繁多,有些地方一个县就有10多个品牌。品牌多而不响,难以形成合力。茶叶资源、加工技术与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难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不少茶叶甚至被外地客商以每公斤50元以下的价格散装收购,然后用外地品牌包装以数百数千元的价格出售,从中获取高额利润。所以茶叶专家认为,茶叶品牌并非多多益善,与其“杂花齐放”,不如“一枝独秀”。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一个地方的政府努力打造一到两个公共茶叶品牌,在大品牌下,各个茶厂标明自己的厂址、商标就行了。只有统一品牌、创出名牌才能把茶产业做大做强。
    据了解,陕南秦巴山区素有生产优质茶叶的良好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所产茶叶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具有香高、味浓、耐冲泡、无污染、自然品质好等特点。但是由于品牌太多太滥,摆脱不了规模小、加工水平低的局面。
    陕西省供销社副主任、省茶业协会副会长郑忠堂说“把这小牌子杂牌子要逐步地通过经济的手段,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的办法,逐步把杂牌子自然而然地淘汰掉。只有统一品牌、创出名牌才能把茶产业做大做强。”
    紫阳县以紫阳富硒茶为品牌的系列产品,这几年在市场上知名度越来越高,行情逐年看好,但却都存在生产规模小、加工水平不高、客商坐等收购的窘境。今年一外商在一次订货会上要订数吨紫阳富硒茶,但全县10多个茶叶公司,没有那一个品牌同时能拿出数吨现货的。汲取这一教训,紫阳县决定逐步将全县茶叶品牌整合成一个品牌,集中全县多家骨干企业入股组建紫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并独家享有紫阳富硒茶“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权,公司对内对外营销统一品牌为“紫阳富硒茶”,加上原有的“紫阳毛尖”和“紫阳绿茶”两大类。紫阳县整合品牌第一步,虽然使品牌优势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县上规定,机关单位购买茶叶,必须购买紫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叶,然而县机关单位许多人却跑到紫阳历史上出贡茶的焕古镇去购买好茶。焕古镇为了保住在唐朝就闻名的焕古茶老牌子,前几年就申请了焕古牌商标,把全镇12个茶厂组建成集团公司。实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等五统一。在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县政府也不能说焕古镇的作法有什么不对,必竟是焕古牌茶叶影响力深远,很多客商远道而来就是冲着焕古而来,坐等着茶叶加工装运,焕古茶叶供不应求的局面,让焕古镇茶叶集团绝对不会屈居他人门下。整合品牌、品牌靠谁来整合?怎样整合?给人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
    西南农业大学教授,著名茶叶专家刘勤晋对记者说:“政府从高层来说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战略的眼光,大家都要争第一品牌,那么只有靠市场运作,最后只有少数能成为第一品牌。”
    省供销社主任、省茶业协会会长蔡少林说:“我们现在要下决心整合咱陕西的牌子。最终陕西茶叶的牌子不能超过10个。这样的话,你要某一个牌子多少吨茶叶,我马上就可以拿出来。”
    据了解,汉中、安康、商洛市都有整合茶叶品牌的设想。汉中市准备将“汉中绿茶”作为汉中茶的公共品牌,平利县的“女娲牌”,西乡县的 “午子绿茶”将作为本地的公共品牌。这让我们看到了陕西茶叶美好的明天,衷心希望早日实现陕西茶叶的品牌整合,使陕西名优绿茶握指成拳,走出秦巴,走向世界。(冯建喜)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