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茶产业系列报道——一片香茗创奇迹
“天目茶香入云端,半山翡翠半山银”,2005年新茶飘香之际, 第九届中国溧阳茶叶节暨首届天目湖旅游节在江苏溧阳天目湖畔举办,与以往不同的是, 这届茶叶节还牵手天目湖旅游节,两节合办,足以显示溧阳人办节的胆魄,也让更多的人惊诧:溧阳人缘何钟情办茶叶节? 茶叶节到底给溧阳带来了什么?
(一)
溧阳是个农业大市( 县),传统的单一的粮油作物种植,使溧阳农民一直难以摆脱“肚子饱了,袋子瘪了”的窘境。作为江苏省的第二产茶大县(市),溧阳市委、市政府在“茶”字上做起了文章,于1991 年率先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溧阳茶叶节,力图通过办节,引领溧阳农业冲破封闭,摆脱弱质走向强势。事遂人愿,连续举办的九届中国溧阳茶叶节, 率先带动了茶叶本身的发展和提高, 茶叶面积从当初的2 万多亩发展到如今的7 万多亩,面积产量均居江苏省第二。全市先后有20 余个茶叶品牌在国际国内名特茶评比中获大奖,名茶总量占江苏省的近一半,价格是全国茶叶均价的2.6 倍。目前,溧阳茶叶产值突破了亿元, 丘陵山区农民人均收入有30% 来自于茶叶。
茶叶,为溧阳农业经济带来一池活水,引发了丘陵山区开发热,使荒山、穷山变成了金山,废水、死水变成了“银水”。短短的几年间,全市涌现出8 大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粮油、经济林果、有机食品,不胜枚举,现代农业示范区、观光园星罗棋布,使溧阳从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市)、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一跃成为江苏省惟一的全国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市)和全国生态示范区。凭借农业开发的坚实基础,一家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呱呱坠地, 按标准化生产,走品牌化、绿色化之路,溧阳农业尽现无限春色。农业的基础地位日趋巩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当许多地方为破解“三农”难题而绞尽脑汁时, 溧阳农业在城乡统筹中健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
如果说, 茶叶节使溧阳农业由弱质向强势转化攀升的话,那么,茶叶节也催生了溧阳的工业经济。一片片香茗如同一张张请柬将国内外客商邀请到溧阳投资兴业, 使溧阳工业经济迈入了快车道, 仅去年, 全市工业投入总量达46亿元,实现销售额258 亿元,销售总量呈现两年翻一番的新态势。大投入催生了工业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50 家,10 亿元以上的企业3 家,20 亿元以上的企业1 家,其中上上、正昌、华朋、天目湖啤酒、新港制钢、金峰水泥、国强镀锌等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举足轻重。目前, 全市已批准成立的外资企业近500家,世界500 强企业中的瑞士龙沙集团、法国罗地亚集团已在溧阳茁壮成长。如今,工业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5% ,凸显了产业的主导地位,而第九届中国溧阳茶叶节取得的累累硕果更令人刮目相看,来自美国、法国、瑞典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00 余名国内外嘉宾参加盛会,有58 个经贸项目签约,总投资107 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项目29 个,总投资3.21 亿美元。
( 三)
作为长三角后花园的溧阳, 溧阳之旅魅力天成,天目湖、南山竹海、平桥石坝等景观如珠玉撒缀其间,旅游佳境俯拾皆是,在苏锡常地区乃至南京、上海大有名气。
然而,景美人未识,自从茶叶节举办后,溧阳旅游业开始急剧升温, 用该市副市长马小其的话说,一届茶叶节,就掀起了一阵旅游狂潮,届届茶叶节推波助澜, 将溧阳旅游潮推向了峰顶。
去年,溧阳旅游业直接收入达22.58 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旅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 ,仅5月份, 接待游客超60 万人次, 直接营业收入6亿元, 同比分别增51% 、55% , 均破历史最高纪录。至于茶叶节引发的旅游业带动的相关产业更多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些潜在效应,实在难以估计。
谈到茶叶节, 溧阳市委书记丁国良深有感触地说:“ 茶叶节已成为溧阳县域经济的助推器,我们的观点就是跳出茶叶看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