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茶山香满园
春满茶山,采得新芽香万众;茶销海外,赢来蜚誉耀四方。踏进有"茶叶之乡"美誉的南涧彝族自治县境内,青山、云雾、茶园构成了大自然一幅幅浑然天成的画卷,置身其中宛若世外桃园,聆听天籁之音的同时,茶香茶韵便扑面而来。
沿着到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小湾电站的进厂公路驱车南行,路过一个有着好听地名碧溪的地方,穿越新地基隧道良久,一块大型的茶园宣传广告牌矗立于进厂公路与茶场公路的交叉路口,往这里左拐进去就到南涧的万亩茶山了,虽是山间公路,但挺拔的水冬瓜树、绽放的山花、碧绿的茶园让人目不暇接,颠簸的路面也变得别有情趣了。
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享有盛誉的杭州西湖区梅家坞"西湖龙井"如此,南涧绿茶亦然。虽然南涧茶在外面的名声无法与龙井茶相比,但南涧也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据樊绰的《蛮书》记载,早在唐朝时期,南涧无量山、哀牢山间就已经开始种植茶叶,曾留有"过客不需愁道渴,煮茶僧在白云间"脍炙人口的诗句。南涧茶园大多属高海拔茶园,内在质量在云南省位居前茅,大山的灵气孕育了茶叶的清香,彝家人的勤劳和智慧则写就着茶叶产业的创业历程。到目前,南涧茶园面积已发展到6.8万亩,种茶农户达2万多户,有大小茶场78个,初制所37个,年产茶叶266万公斤,产值2558万元,面积和产值均占大理州60%以上,成为大理名副其实的茶叶之乡。
群山绵亘的万亩茶山,气势磅礴,这里分布着罗伯克、黑龙潭、杨梅林、斯须乐和大叶吉诺茶业有限公司等茶场,星罗棋布的茶场如同一块块碧玉镶嵌在澜沧江畔无量山间,与山间的杜鹃、茶花等交相生辉,云蒸霞蔚,青得让人回味良久,绿得使人陶醉其中。春茶发芽,随处可见背着背篓身着民族服装的彝家采茶小姑娘,她们的采茶手法熟练而轻盈,不一会儿,鲜嫩的茶叶就装满了背篓,在茶山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在茶园,采茶是一种劳动,也是一种欢乐,逐渐装满的背篓后,留下的是一串串银铃般清脆的笑声。来到茶场,品味佳茗,既可以泡上一杯刚刚加工制作出的春茶,远眺青山蓝天白云,独享和敬清寂的茶道意境,也可以串闲到农户家中,与老人们围在火塘边,喝彝家人用自制土罐烤出满堂香味的"罐罐茶",和老人同叙家常,领略地方的独特民俗风情。老人们喝烤茶都很讲究,先是取适量的茶叶装入土罐中,然后把土罐放在火塘边慢慢烘烤,掌握好火候,待到香气扑鼻时再将开水倒入土罐中,浸泡几分钟后,就可以倒入茶杯中品尝享用了。
正因为南涧绿茶具有条索紧结、油润翠绿、白毫显露、汤色金黄明亮、香气浓郁持久的特点,所以产品一直畅销省内外。随着外部市场对高档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需求量的增大,南涧各茶场正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走精深加工的开发之路,"罗伯克"系列绿茶在国家级茶叶产品评选中喜获金奖,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黑龙潭绿茶获得了绿色食品茶的双A级认证,大叶吉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手工艺茶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颁发的有机茶加工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产品全部销往欧洲市场,填补了南涧手工艺茶的空白;由台商投资建成的华庆公司生产出加工精细市场前景看好的乌龙茶,南涧茶叶生产逐渐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带基地、连农户、促发展、增效益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在南涧县公郎镇,由回营村委会和寺管会筹资建成了滇西茶叶交易大市场,吸引了各路客商到此做茶叶生意,大理、思茅、临沧三地州的散茶都云集于此,市场交易十分红火,春茶高峰期每天成交散茶量达30多吨,最高时达50多吨。更让人感到高兴的是随着南涧茶叶产业的发展,茶叶种植农户的收入也有了明显增加,如罗伯克茶场附近村社的农户向茶场交售鲜叶,仅茶叶一项户均收入就超过5000元。
当前,云南省政府已将南涧列入了全省茶叶生产基地县,大理州政府也把茶叶列入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南涧县正抓住发展机遇,制定扶持政策和落实奖惩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振兴一项产业、造福一方群众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南涧茶的发展正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