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科技显神威 开发名茶换新貌——红河州科技特派员、茶叶博导倪德江教授
元阳县是红河州的主产茶区之一。1973年引种茶叶,目前茶园面积达3.1万亩,建有66个初制茶厂和7个精制茶加工厂。2004年底,茶叶总产量779吨,产值551万元。
茶叶是元阳县高寒贫困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元阳县茶叶开发起步晚,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很低,更无省内外知名品牌支撑,茶叶单位面积产量、产值都很低。2004年,亩产干茶仅25.13公斤,亩产值仅167.74元,每公斤干毛茶仅6.68元,茶叶生产效益低下,影响了茶农种茶的积极性。
为振兴茶产业,元阳县委县政府把茶叶列为全县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计划用3-5年时间将茶园发展到5万亩,拟通过加强茶园管理、提高鲜茶质量,引进名优茶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创建名优茶品牌、增加茶产品附加值,达到农民致富、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的目的。
在科技特派员富民行动中,州级科技特派员、华中农大茶叶博导倪德江教授到元阳指导名优茶开发。倪德江教授经过充分调研分析,为元阳县编写了《元阳县茶叶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及品牌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名优茶开发规划,即元阳县名优茶开发及其品牌建设的主要思路:完善茶叶精加工示范工厂、引进茶叶精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引进茶叶新品种及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通过名优茶及其品牌建设,带动全县乃至绿春、红河、金平茶叶产业的升级和增值,促进红河州茶叶向高产量、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整个茶叶的经济社会效益。并确定以元阳县牛角寨乡良心寨茶厂为名优茶开发基地,着手整个名优茶的开发准备工作。
自2003年起,州县两级政府和省州两级科技主管部门,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在元阳县进行名优茶开发和低产茶园改造。在倪教授的精心指导下,2004年引进名优茶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并由倪教授亲自蹲点把好加工名优茶开发的每个工艺环节,开发出“梯田秀峰”、“元阳真香茶”两个品牌。其中“梯田秀峰”的产量达1000千克,产值55万元;“元阳真香茶”产量1000千克,产值27.5万元。仅这两个品牌产值就使牛角寨乡良心寨茶厂产值比2003年增长5.4倍。同时,用以加工“梯田秀峰”的鲜叶由每千克8元增加到16元;用以加工“元阳真香茶”的鲜叶由2003年的每千克1元增加到6元,该茶场茶农仅鲜叶一项就增收4.7万元。
这两个名优品牌茶内在品质好、外形美观,包装设计新颖,工艺已定型,得到了省、州、县各级领导和市场的充分肯定,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产品供不应求,已打入北京、湖北、浙江、内蒙、昆明等大中城市,为名优品牌茶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5年,为加快名优品牌茶的开发步伐,在倪教授的指导下,加大了“梯田秀峰”和“元阳真香”两个品牌的生产量,全年计划各生产2000千克,产值160万元,农民增收10万元。截止5月10日,已生产“梯田秀峰”和“元阳真香”各1000千克,产值达80余万元;“梯田秀峰”鲜叶收购也从去年的每千克16元提高到24元,茶农收入显著提高,全年计划可圆满完成。
在“梯田秀峰”开发的带动下,元阳县计划投入125万元进行名优茶开发和低产茶园改造,现已购进2套名优茶机械加工设备,在黄草岭乡树皮茶场和沙拉托富寨茶场进行名优茶开发示范;已在全县10个茶场进行低产茶园改造12000亩。
为确保名优茶开发的创新性,元阳县在倪德江教授倡议指导下,由华中农大在元阳县设立名优茶开发实验基地,州科技局支持12万元作为“元阳红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红河州茶叶科技实验基地”的科技费用,对名优茶进行栽培、加工综合研发。目前,已引进国内茶叶优良品种,建立“红河州茶叶良种示范园”,即从贵州引进了茶叶良种“福鼎大白茶”;从福建引进优良茶叶品种(福云六号、梅占、龙井43、乌牛早、铁观音、迎霜、黄旦等)10个2.8万株,定植成活率均达到98%。同时在倪教授的指导下,从元阳县茶场已发现的早熟优良单株中选育优良早熟品种,为元阳县名优茶开发创新作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