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科学兴茶之路,安徽茶叶笑迎春风
采茶季节,记者走进绿色江南,走进我省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十字铺茶场,在这里,不仅领略了醉绿山岗的茶园美景,更真实地感受到安徽茶业奋力崛起的冲动。正如省茶叶进出口公司负责人所言,一次挫折让安徽茶业界警醒,也给了安徽茶叶一次萌发“新绿”的契机。
一次令人心痛的挫折
去年7月18日,是一个令安徽茶叶极为尴尬的日子,中央电视台曝光郎溪县宣郎广茶业总公司等少数茶叶加工企业掺杂使假及少数茶园承包户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问题。一时间,安徽茶叶被许多不明真相的商家当做“问题茶”下架,被消费者视为“有毒茶”拒之千里。回想当时的情景,十字铺茶场职工金新强至今仍痛心疾首:“成车的鲜茶叶全倒在了道路两边,看着让人心痛。”仅他家就损失了3000多元。据业内人士分析,在这场风波中,全省茶叶损失高达数百万元。
“这虽然是少数人的行为,但毕竟有这样的事存在,就证明我们工作有不到的地方。”作为事发地的负责人,宣郎广茶业总公司的总经理孙国安丝毫没有推脱责任。他们在第一时间采取了整改行动,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由于今年入春气温偏低,茶园开采也比往年迟了半个多月,但是茶叶品质好于去年,茶叶的价格也在悄悄上扬,茶农们的脸上露出了春天般的笑容。一分场职工汪玉群7亩地就已收干茶100多公斤,收入了4000多元。
一个让人振奋的工程
安徽茶叶出问题了!作为省农委茶叶处负责人,杨庆的心里非常着急。他告诉记者,我省从2001年就开始实施了国家的无公害食品计划。作为一项政府工程,它要求生产者所提供的蔬菜、水果、茶叶等食品必须是安全、可靠的。这次曝光也给我们推进这项计划提供了新的动力。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103万亩茶园获得了无公害产地认证,祁门、东至、岳西、石台等县全部得到了认证。
要完全落实这项计划远没有如此简单。目前的安徽名茶当中,品牌效益被严重透支,市场上“毛峰”泛滥,“瓜片”横流,一些小茶厂往往猛打擦边球来抬高身价,不惜一切手段违反无公害茶叶的操作程序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结果是谁都可以使用历史名茶以及“无公害茶叶”的品牌,但谁都不对这些品牌负责。如果说政府是环境的保持者,那么品牌的缔造者就非企业莫属了。杨庆说,接下来的企业无公害产品认证,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为了安徽茶的崛起,为了广大茶农的利益,这道坎是千方百计也要跨过去的。从长远看,要感谢这次曝光,是它让安徽茶业界的品牌意识猛醒。
一条科学兴茶之路
在每个茶园的入口,记者几乎都能见到这样的一个告示牌:科学预报,安全用药,上面开出了严禁使用药品的名单。在茶科所的告示牌前,记者巧遇到了来此检查工作的安徽农业大学的江仓俊教授。他说,茶业是我省的一个重要农业支柱产业,全省年产茶叶近5万吨,名列全国第7位,对一些山区县来说,茶业兴全县兴。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不能只治标而不治本。
为了“治本”,全省农垦系统实行了“两田制”改革,通过身份田与招标田相分离,使得土地向种田大户手中集中,使得各项管理措施能够落实到位。金新强今年多种了30多亩茶叶。他说:“今年我的茶园所生产的全是生态茶,不仅没有用农药,就连肥料也都是农家肥。茶园大了容不得有闪失。”茶叶品质好了,开采十来天,他就收入了1万多元。岳西县为了保证茶叶质量,全县成立了86个茶叶协会,让一家一户的农民有了种茶指导员、市场信息员和质量监督员。正如不少茶农所说,现在我们种名优茶心中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