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西湖龙井还没有上市 三天产量不足10市斤

作者:金雄伟 梁世燕 李颀拯 来自:杭州网-每日商报 时间:2005-03-29
分享到:

    随着西湖龙井开摘的消息传出,这几天杭州的不少茶叶专卖店又开始打出了“正宗西湖龙井”的招牌。作为西湖龙井产地的“狮梅龙”三大字号自开摘三天以来,究竟采摘了多少正宗西湖龙井,哪些茶叶专卖店卖的是正宗货?昨天下午,商报记者对三大产地进行了逐一走访,寻访茶农采摘下来的茶叶去向。

  “狮”“龙”两大字号目前产量为零

  “我们还没有摘,我们这儿种的是老茶种,起码要到4月3日以后才会去摘!”

  对于西湖龙井,龙井村村支书钱卫国很肯定地说,由于当地的茶树多为老茶种,因此还没到采摘时间。之前媒体上报道的龙井茶开摘全为一种叫“龙井43号”的品种,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的不同,“狮字号”所在产地“翁(家山)龙(井)满(觉陇)杨(梅岭)”四个村子的新茶要稍微迟一些开摘,估计要到28日才会开摘。同样主要经销“狮”字号一带龙井茶的杭州元长泰茶叶有限公司老总邱泽翔也证实了这一点。此外,他还说:“龙字号西湖龙井新茶也基本没开摘,只是有零星的茶农摘了一点点,送送亲友,根本还没有流到市场上去。”

  “我们这里属于早熟品种的43号龙井本来种植的数量就不多,再加上天气影响,今年的新茶基本上还没有开摘。”龙字牌龙井茶主产地、九溪茶农周秀清说。

  “梅”字号开摘三天炒好新茶不足10市斤

  因为种植的茶树是“龙井43号”,和“狮”“龙”一带的老茶种相比,梅家坞的龙井茶是三大字号中最早开摘的,第一天开摘是在3月25日的清晨。

  梅家坞茶农马勇玥说,她一早就背着茶篓上山了,那时还有露水。6点半,当第一缕阳光冲破雾气落在梅家坞村落时,在数百米的山腰上,马勇玥摘下了今春第一片嫩芽。

  她说,那天她知道有三四十户茶农和她一样开始摘了。“朱潮龙,0.5市斤;孙金杨,0.2市斤;朱乃根,0.04市斤……”和去年一样,马勇玥等茶农摘下的龙井茶青叶都已被当地一家叫“卢正浩”茶叶商行订走。

  “他们采的这些茶地,种的都是龙井43号。不过现在采的量还非常少,开摘3天,我们从42户茶农那儿收上来34.29市斤青叶,制成新茶9.2市斤。”“卢正浩”茶叶商行的负责人胡明这样告诉记者。

  他介绍说,梅家坞大概有茶园2300多亩,其中种植早熟品种43号龙井的茶园大概在800亩左右,其中的200多户茶农都与“卢正浩”茶叶商行签订了购销协议。今年因为遭受倒春寒,头茶的采摘时间不得不推迟。不过进入3月中旬以来,他几乎每天都派人上山察看新茶的情况。本来梅家坞的不少茶农都准备在3月26日开摘第一批新茶,但考虑到26日、27日两天都有雨,一些茶农便乘25日阳光明媚的大好时机开摘了,不过可以采摘的新茶量非常少。

  谈起现在杭州市面上标榜为“西湖龙井”的新茶满天飞的现象,胡明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这些所谓的西湖龙井都是假的。“市面上流通的梅家坞所产的高档西湖龙井茶,可以说90%以上都是我们卢正浩茶叶商行生产的。而他们现在生产的新茶根本还没有流通到市场上。”

  胡明告诉记者,目前只有不到9.2市斤新茶。而这些新茶中,早已经被预订了。除了自留的3市斤外,被上海一个上门客户买走了1.3市斤,每市斤售价是2800元,和去年一样。其他的都已经被北京、广西、南京、上海等地的客户预订。

  卢正浩茶叶商行在全国有7家分店,杭州4家,北京、苏州、上海各一家。这些分店目前还没有新茶上市,只有到29日才有新茶上市。

  昨天,由于天气转好,又有零星茶农上山开摘,胡明说,他们收进来9.48市斤青叶,这些青叶将在今天被炒制成新茶。

  拒绝浑水摸鱼“狮”字号预谋重立山头

  而在翁家山、龙井、满觉陇和杨梅岭(翁龙满杨)一带,一些老茶农对市场上西湖龙井四处飞的情况耿耿于怀。为此,今年村民还立下不成文的规矩,绝不提前采摘龙井茶,大家统一开摘,不让假龙井钻空子。

  据了解,建国初期,西湖龙井原来的“狮、龙、云、虎”四大字号演变成“狮、梅、龙”三大字号,其中“狮”字号的产地集中在翁龙满杨一带,“梅”字号主要集中在梅家坞一带,而“龙”字号则集中在原西湖乡的其他自然村。1984年7月,我国取消了国家对茶叶统销统购的垄断政策,原来的三大字号泾渭分明的历史也正式宣告结束,茶叶开始进入由供销社统购统销演变成企业自够自销的市场行为阶段,各种品牌和企业自定级别开始取代了“狮、梅、龙”三大字号。

  据原来供销社负责评定茶叶收购的老品茶师李雨亭老人说,以前鉴定茶叶级别,首先是干看,看茶叶的色泽和形状,然后是泡水看,从茶的香气、味道、水色和叶底加以评定,分别评出特一、特一半、特二、特二半、特三、特三半等等级,还有一级、二级、三级等等级。“狮、梅、龙”三大字号有严格价格标准,当时三大字号的中准价分别是:“狮”字号的每市斤1.34元,“龙”字号的每市斤1.17元,“梅”字号的每市斤1.30元,市场非常有序。

  但是现在行业标准没有了,企业自己定了定级的标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各种各样的标准缺乏权威性。李雨亭老人就经历过一次让他啼笑皆非的事情,2000年的时候,西湖街道某茶叶公司,做了四票西湖龙井的标准样,为了确认权威性,请李雨亭老人鉴定,让他大感意外的是,这家公司把假龙井评定为真龙井,把真龙井评定为假龙井。

  对此,已忍无可忍的“狮”字号西湖龙井的产地“翁龙满杨”正在酝酿一件大事,四个村基本上同意要注册一个商标,就叫“翁龙满杨”,以区别于其他地方的西湖龙井,而且因为这个商标是四个村名字的第一个字,别人也不敢假冒。

  另外,为了能够树立起“翁龙满杨”的品牌和市场形象,“翁龙满杨”已经在四个村挑出四块最好的茶地:龙井村的狮子峰、葫芦汗、锒铛岭,满觉陇的白鹤峰、水芽潭,杨梅岭的五云山,翁家山的大头山、清明山共12亩,在4月5日采摘明前茶,请最好的老师傅当场采茶、炒茶,同时请公证人员给予公证,其中一部分将捐赠给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样本,其他的则作为顶级茶叶推向市场。

  一市斤假龙井利润达800%

  据梅家坞茶农朱先生透露,由于西湖龙井的价格明显要高于其他茶叶,于是导致了一个从外地茶叶——西湖龙井——茶叶商——消费者的消费链条,驱动这个链条的唯一动力就是:利益。

  比如温州等地的茶叶,每市斤价格是200元左右,一旦被一些茶叶商收购,他们稍微包装,就摇身一变成为西湖龙井,价格飙升至1800元至2000元/市斤,其利润可以高达800%甚至1000%,正是如此高的暴利,使得市面上的西湖龙井远远超出西湖龙井应有的产量。

  据统计,原西湖乡17个自然村的茶地有5000亩左右,据测算西湖龙井第一季的每亩产量只有2市斤左右,第一季西湖龙井茶叶最多只有1万多市斤,这其中明前茶占四分之一左右,大约只有2500市斤。

  据透露,一般来说,外地茶叶摇身变成西湖龙井的途径有以下几条:一是外地茶叶商在市场上设摊,本地茶农或者一些机构去市场低价采购;二是一些大的茶叶商直接到温州、云南等地采购;三是一些外地茶农到西湖龙井产地和本地茶农直接见面,推销茶叶。然后这些外地茶叶和西湖龙井混合,再经过包装,就变成高价西湖龙井出售。

  由于市场千变万化,监管力度不一定能够有效达到,这些行为在更多时候得不到有效制止。梅家坞村党支部书记翁广银把这种现状归结于市场,市场总是趋利的,只有在市场经过一定阶段的发展之后,各个利益体的利益平衡之后,才可能会正常起来。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