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业撑起安溪特色经济
本报讯(记者王家声陈淑华实习记者李隽斌)一到安溪县城蓝溪江畔,一座以腾龙为雏形的、占地面积100亩的中国特产城昂首矗立。离特产城不远处,全国目前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中国茶都”则客商云集,一派繁荣的景象。安溪县是如何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由“远近闻名”的贫困县发展成今日全国百强县的呢?
茶文化助力茶香满天下
来到“中国茶都”,只见一楼的交易大厅内,数千名茶农分布在各个摊位上,守着自己的茶产品等候客人。这个目前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发挥了很好的龙头带动作用,去年全年交易总额8.6亿元,比上年增长39.5%。
安溪县城有“中国茶都”,各茶产区乡镇有茶叶交易市场,甚至每户茶农家都是一个小小的茶叶交易地。
谁能想到,同样是茶业,过去却是安溪贫穷的代名词。
安溪境内海拔超千米的山峰近千座,大部分农民居住在高山上。尽管“高山出好茶”,但由于信息不灵、市场不畅、观念落后,农民致富形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坎。
为了把传统的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安溪县理清发展茶叶经济的思路,走出一条“内练品质、外树名牌、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路子。该县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茶农利用山边田、缺水田广种茶叶,重点扩大铁观音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改造发展,目前,安溪县茶园优质品种比例占到90%以上,茶产量翻了近一番。
在“内练品质”的同时,安溪在全国产茶县率先用茶文化作为茶经济的“助推器”,通过举办北京、香港茶王赛,中国茶都茶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等一系列重大茶事活动,宣传安溪茶叶品牌,拓展了茶叶市场,使茶叶价格全线大幅上扬。
一业旺百业兴特产城唱新戏
一业旺百业兴。随着茶叶市场的全面启动,安溪茶旅游、茶包装、茶机械、安溪其他特产等也迎来发展良机。
据了解,目前安溪县茶园总面积达35万亩,年产乌龙茶3.5万吨,占据了全国乌龙茶产量的“半壁江山”;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超35亿元,创汇3000万美元。与茶叶相关的领域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安溪茶文化旅游专线被确定为中国三大茶文化旅游黄金线之一;全县茶叶加工企业350多家,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有50家;107万人口中有70万人从事茶叶或与茶叶有关的行业。
活跃的茶产业还对其他特产的发展形成辐射。众所周知,安溪还有湖头米粉、官桥豆干、柿饼、橘红糕等许多有名的特产。为了把多种特产汇集起来形成当地特色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与中国茶都相辉映的中国(安溪)特产城应运而生。
记者在中国(安溪)特产城看到,特产城一期工程已建好。据悉,特产城将以本土特产为依托,以茶都市场为效应,整合全国特产资源,力争建成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市场、物流配送中心、产品展示中心、信息交流中心。
安溪还是全国藤铁工艺品最大的生产出口基地。目前拥有各类藤铁工艺加工企业310家,年产值上千万元,出口额占全国同类产品的40%以上。
特色即潜力,特色即优势。去年,安溪县财政首超8亿元,其中全县地方税收收入高达2.82亿元,同比2003年增长29.4%。走发展茶业的特色路子,同时做大做强藤铁、建材等工业,昔日国家级贫困大县的安溪,如今已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