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正宗铁观音,请到安溪来”——县长座谈会上“卖”茶叶

作者:李海水 来自:福建新闻网 时间:2005-03-17
分享到:

    中新福建网3月16日电  (李海水)  “安溪的茶叶声名在外,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假冒的安溪茶。消费者若想喝上正宗的安溪铁观音,请到中国茶都——安溪来!”3月15日,尽管不是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会,而是在新闻座谈会上,安溪县县长尤猛军胸有成竹,为安溪的茶叶做起“广告”来了。

    县长的胸有成竹是来自于安溪茶有着铁的质量保证。因为在茶都安溪,茶叶已落实了市场准入、抽检巡查、培训、卫生、单证齐全等五项制度,要求经营者必须做到营业执照、卫生证和健康证三证齐全,所销售的茶叶必须提供产品合格证、食品检验报告单、销售专用凭证、销售信誉单,并使用价牌明码标价制度,凡质量不合格或手续不齐备的产品,一律清理出茶都市场。同时,该县卫生部门及茶都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将采取日查、周查、月查等定期以及不定期抽查的做法,对茶商销售的茶叶、质量、价格与等级相匹配方面进行严格监督检查,要求茶叶包装要与产品质量、价格相一致,并在包装上注明销售店名、店址、电话、产品名称、等级、保质期等相关内容。

    受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的安溪铁观音现在声名远播,品牌誉满神州。2005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品铁观音,香飘两岸;拜妈祖庙,情系一家”的对联,元宵晚会也打出安溪铁观音这个品牌,安溪铁观音已作为泉州,甚至福建的一种象征。名声大了,品牌响了,李鬼也就出现了,为了不受欺骗,要喝上放心的安溪茶,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到铁观音的故乡品茶。

    如何继续保持茶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再添茶业发展新动力、再创茶业发展新业绩,实现茶业发展新跨越,安溪县当家领导不因茶产业的迅猛发展沾沾自喜,而是以清醒的头脑谋求茶产业的再发展。

    年初的三级干部会,安溪县委书记曾荣华提出要继续深入实施“茶业富民”战略,明确今年全县茶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是:生态、优质、规范、品牌。县长尤猛军也一语中的,指出安溪县茶业发展的新目标是,全面实现茶业生态化、工业化和市场化,做大做强、做优做足这一安溪特色产业。

    围绕“生态、优质、规范、品牌”主攻方向和“生态化、工业化、市场化”“三化”目标,安溪县提出从今年起5年内,完成20万亩生态茶园建设,并在2005年把握好三个层次促进茶产业,即用工业化思维来抓茶产业的提高。对茶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项目化运作、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用生态化的思维抓茶叶生产。 主要采取五个新办法:新建生态茶园4万亩、建设“闽南乌龙茶无公害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启动“乌龙茶现代栽培制作引导工程”、深化“绿色茶都”创建活动和筹建“中国茶都(安溪)职业技能鉴定站”,推广茶叶职业资格、技能认证五个新办法;用品牌化的思维来抓市场。在构建辐射海内外大市场、大流通的同时,用好安溪铁观音、黄金桂两个证明商标,用好安溪铁观音的原地域保护,维护安溪茶、安溪铁观音的品牌,规范市场秩序,抓好行业授权经营和定点销售制度,遏制外地茶叶假冒安溪品牌的行为。

    随着历届安溪县委、县政府致力于做大、做精、做全“茶文章”这个富民产业,安溪的茶叶种植规模已达40万亩,产量4万吨,产值35亿元,价格也逐年攀升。“无钱人吃人参、有钱人品观音”,如今,品饮安溪茶成为有品位、有身份、有钱人的象征。正确的“茶叶发展战略”为茶农指引了致富之路,让勤劳的安溪人尝到了甜头。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茶叶也不例外。建设生态茶园,把好茶叶质量的源头关,实现茶叶生产和消费的无公害,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确实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安溪决策者对此已形成共识,安溪茶产业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将指日可待。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