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开发云南“冬茶”
云南是我国主要的茶叶产地,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开发的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已经成功地开发出“冬茶”。利用“冬茶”与国内其他茶区春茶上市的时间差,加快开发“冬茶”,将给云南茶叶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2002年2月,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应用他们独立开发的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系列产品,在大渡岗茶厂荣珍茶园,进行开发“冬茶”的试验。荣珍茶园面积150亩,从栽茶苗起到采摘的四年时间,只施农家肥、绿肥,用地下水灌溉,虽然无污染,但采茶时间与其他茶园没有差别。经过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处理的茶园,由于茶树具有了高抗光合速率,抗逆性明显增强。2003年元旦,开始采摘第一发新茶。到采摘第二发新茶时,旁边没有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处理的茶园,荣珍茶园的新茶叶片增多增厚,叶色深绿,植株更健壮。“冬茶”持嫩性好,白毫至少增加一倍,赖氨酸大幅度提高,产量比往年第一次采摘的春茶增产约15%。茶水淡绿鲜亮,口感回甜。连续泡5次,仍然味美醇香,不留茶垢,是云南茶品中的精品。
云南南部茶区气候温热,终年无霜。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资源优势,应用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完全可以开发出在立科后采摘的“冬茶”,改写自古以来无冬季采茶的历史。而且,由于农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有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又能改变生物生长节律,避开了虫害高发期。不仅可以避免使用农药带来的高昂成本,而且农药残留问题从源头上得到根本解决。荣珍茶园应用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生产的“冬茶”,经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欧盟规定13项指标,全部“未检出”,符合欧盟茶叶卫生标准的要求。建议在云南南部茶区,大力推广作物基因表型诱导调控表达技术(GPIT),在光热条件适合的地区大力发展“冬茶”。各级政府应该把发展“云南冬茶”作为振兴云南茶叶产业的战略措施,在人员培训、技术推广、资金投入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给予大力扶持。建议确立“云南冬茶”品牌,进行“云南冬茶”品牌经营。云南茶叶产量并不少,除了“普洱茶”外,在全国茶叶市场上几乎没有其他品牌。“冬茶”以其在全国茶叶市场的独特性,可以确定“云南冬茶”品牌,由一家有实力、有茶叶营销经验的茶叶经营公司与产地联营,使用统一商标,独家统一销售“云南冬茶”。“普洱茶”的特点是“陈”,“云南冬茶”则应突出“新”,以“新”取胜。建议在发展“云南冬茶”中,加强“云南冬茶”的质量标准建设。目前,各产茶区工艺千差万别,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云南茶叶声誉。“云南冬茶”应该制定统一的加工工艺,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标准制定后,要进行加工人员培训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