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叶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

作者: 来自:大理日报 时间:2005-12-27
分享到:

    截至今年,我州共有茶园12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1.68万亩,茶叶总产量4752吨,总产值6154万元,茶园平均单产每亩36.61公斤,主要分布在南涧、云龙、永平、巍山等县的山区、半山区,全州种茶农户3.5万户,涉茶人口约14万人每年可通过种植茶叶获益。

    我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州内主产茶叶的南涧、云龙、永平等县的茶园多数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为茶叶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州现有无性系良种面积25155亩,茶树良种云抗10号、佛香系列、乌龙茶等品种已在我州推广,良种面积的比例从2000年的0.5%提高到2005年的19.83%。新建成无公害茶园34574亩,获得绿色食品AA认证3400亩,有机茶认证2547亩;现有精制茶场3个,初精制合一厂50个,初制所120个。茶叶已成为我州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地方财政的一项重要税源。加快茶叶产业发展,将有效地带动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效地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近几年来,我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为核心,坚持“改选提高,稳步发展,提质增效”的方针,依靠科技和体制创新,加强基地建设和加工能力建设,实现茶叶产业由注重数量型向注重质量效益型转变,由注重单一种植向注重产加销各个环节转变,由注重产品向注重品牌转变,由注重省内市场向注重省内外及国内外市场转变。抓好优质高产茶叶种植、茶园及茶厂技术改造和品牌打造3个重点,搞好市场营销体系、科技人才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管理服务体系4项建设,促进了我州茶叶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我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茶叶产业化发展中,进一步提高对发展茶叶产业的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茶叶生产的组织领导和市场引导。完善茶叶产业科技服务体系,依托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科技培训、技术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加强对茶农的培训,培养一批名优茶种植加工能手,提高茶叶种植水平。茶叶技术推广部门,采取改树、改土、改园等技术措施,增加科技投入,增施有机肥、绿肥,改善茶树内含成份结构,增加芳香物质含量,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各茶叶生产企业大力改善中低产茶园基础条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茶叶节水喷滴灌增效示范项目建设,为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提供可靠保障。州政府对茶叶种植中达到良种良法配套规范种植、连片面积50亩以上的企业,每亩补助150元;低产茶园改造连片面积在50亩以上,低改当年明显见效的企业,验收合格后每亩补助100元。

    在南涧县,年产茶叶286万公斤,产值3021万元,茶产业真正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广大山区茶叶种植户以此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该县大部分主要茶区基本实现了种植大户———规模制茶———专业经商三大群体,促进了茶叶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有效地促进了茶叶生产和制茶工艺的提高。全县共有7家企业11个产品通过生产认证,黑龙潭茶厂的黑龙潭绿茶通过“绿色食品AA级”认证,成为云南省首家通过该认证的企业。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