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茶叶质量较高 豆制品质量堪忧
近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食品质量监督结果。
抽查显示,北京市生产、销售的茶叶质量较高,但碳酸饮料、酱腌菜、豆制品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问题,其中豆制品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茶叶包括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其再加工制成的花茶、紧压茶、袋泡茶等产品。此次共抽查15家北京市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的22种产品,检验项目包括铅、铜、六六六、滴滴涕4项,结果全部合格,抽样合格率为100%。
碳酸饮料又称汽水,是指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软饮料。本次共抽查北京市9家碳酸饮料生产企业的9种产品,检验项目包括二氧化碳气容量、着色剂、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霉菌、酵母等10项,结果8种合格,抽样合格率为88.9%。不合格产品为北京市得其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京都牌黑加仑,质量问题主要是微生物超标。
酱腌菜产品是指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要原料,经淘洗、腌制、脱盐、切分、调味、分装、密封、杀菌等工序,采用不同腌渍工艺制作而成的各种蔬菜、水果制品的总称。本次共抽查北京市11家商场、超市销售的19种产品,检验项目为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亚硝酸盐、大肠菌群、致病菌6项,结果合格14种,抽样合格率为73.7%。抽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是苯甲酸和糖精钠超标。
豆制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发酵性豆制品和非发酵性豆制品。发酵性豆制品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豆制品,如腐乳、豆豉等。非发酵性豆制品是指以大豆或其它杂豆为原料制成的豆腐,或豆腐再经卤制、炸卤、熏制、干燥的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豆腐丝、豆腐皮、豆腐干、腐竹等。非发酵性豆制品检验项目为苯甲酸、山梨酸、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发酵性豆制品检验项目为总砷、铅、大肠菌群、致病菌。此次共抽查17家商场、超市的30种豆制品,其中发酵性豆制品13种,全都合格,抽样合格率为100%;非发酵性豆制品17种,合格8种,抽样合格率为47.1%。抽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微生物不合格。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对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责令企业停止生产、销售并督促其整改,还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肃查处,促使生产企业把好产品质量出厂关,全面推进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为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