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茶文化香飘会展业
新华网福州1月19日电(刘华东) 福建省安溪县产茶历史悠久,自古就有“闽南茶都”之美称。安溪产茶历史始于唐末,在宋元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随着1725年前后名茶铁观音的发现和推广,更使安溪茶叶成为了乌龙茶的突出代表,并奠定了安溪茶叶在乌龙茶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安溪也因此成为闻名遐迩的名茶之乡。如今,在安溪全县107万人口中有70多万人以茶为生或从事着与茶息息相关的行业。对安溪来说,茶业既是传统的支柱产业,又是真正的民生经济。
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的安溪虽然号称中国乌龙茶之乡,所产的铁观音品质超凡,但由于销路不畅等原因,茶叶并没有使安溪走上致富之路。当时,安溪的茶叶普遍价廉利少,许多茶农辛辛苦苦一年忙到头却所获无几,安溪县背负着国家级贫困大县的包袱。面对这种情况,经过一番深入的调研后,安溪县认识到要发展安溪茶叶产业,就必须先使安溪茶叶走出县门、省门、国门,这就需要以会展经济为载体,对安溪进行广泛的宣传,而安溪民间传统的斗茶方式———“茶王赛”就是最好的宣传方式。
就这样,1993年11月,安溪县选择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举办了跨出县门的首场茶王赛,并在茶王赛中注入了茶王拍卖会、茶王品尝会、产品展销与订货洽谈会等会展经济的元素。当时折桂的50克茶王在随后举行的拍卖会上当场拍出了1万元的高价,此次茶王赛获得了巨大成功,也坚定了安溪县继续发展会展经济的决心。从1993年到1999年,安溪县由政府出面多次利用茶叶登场季节,四处出击举办茶王赛等一系列茶事活动,足迹遍及广州、上海、北京、香港、澳门等地。这些举措不仅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安溪铁观音,而且拓展了安溪的茶叶市场。
虽然安溪茶叶的知名度有所提高,也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安溪人并没有就此满足,他们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县内,变“走出去”为“走进来”。因为在安溪茶叶的生产基地举办各种茶事活动,能够把全国的茶商及其他客商吸引到安溪来,让世界了解安溪,并通过安溪茶叶推动安溪的经济发展。2000年12月,安溪县举办了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2002年和2003年,两届高规格、大规模的国际性茶事活动——中华茶产业国际合作高峰会,在中国茶都安溪的举行更是吸引了全世界茶业界人士的目光。
同时,为了立足长远,把外地茶商及其他茶叶品种也吸引到安溪的市场来,他们又有了一个建设“中国茶都”的规划。中国茶都的总体规划面积800亩,一二期工程已在4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三期工程业已完工,其中包括两个大型的茶叶交易大厅、展销大厅和1500多间茶叶店面,是全国少有的大型茶叶集散地、全国名茶和涉茶产品窗口,而且建有多功能活动中心、茶文化博览馆、茶艺厅、茶质量检测站、电子商务网站、茶科研中心、文化广场、品茶楼和各式展厅,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功能最全、风格独特考究的集茶叶贸易、信息交流、茶旅游、茶科研为一体极具特色优势和吸引力的茶业新都市。2001年10月,“中国茶都”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定点市场。在会展经济的推动下,10年来,安溪茶叶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2004年安溪县茶园面积增加到35万亩,茶叶总产量增加到3.5万吨,茶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约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1/3,福建省乌龙茶总产量的1/2。去年仅茶叶一项,茶农年增收就达7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