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的普洱茶热来了

作者:叶自鹏 来自:柳州日报 时间:2005-11-21
分享到:

    柳州日报报道,从两三年前开始,紧随台湾、港澳和大陆沿海,柳州开始流行普洱茶。昔日只有二成茶庄愿意经营普洱茶,而且多放置在不显眼的角落附带经销,如今各茶庄均把普洱茶摆到显要的位置吸引顾客。

    据了解,柳州市有400多个茶庄,估计年售茶叶在5万公斤左右。三年前,绿茶销售量占市场的八成以上,普洱茶仅有不足一成的市场份额,如今已经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经营者普遍感觉到,普洱茶在柳州普及速度相当迅猛。

    20世纪90年代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红茶和绿茶的高速发展,普洱茶只能以劣等茶的角色游离于茶叶市场,只有服务低端市场的茶叶小店,会陈列一些普洱茶,售卖给低收入的饮茶人。直到1993年台湾的邓时海先生在所著《普洱茶》里提出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概念后,人们才开始广泛重视普洱茶的“品饮”和“收藏”功能。

    普洱茶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它具有陈香、润口的特点,还因为其有多种对健康有益的功效。据说普洱茶属于发酵食品,不仅富含微量元素,还有大量有益菌。有人介绍,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海外侨胞中生活富裕的阶层一直将普洱茶当做养生饮品;喜饮普洱茶的藏族牧民更有“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俗谚。

    饮用普洱茶成时尚

    “茶饮普洱”成为时尚,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人们口味求新,其二是保健意识增强。从上世纪80年代到世纪末,酷爱饮茶的珠三角人,从趋向饮红茶逐渐转向饮绿茶、乌龙茶

    也正因此,目前在柳州,包括政府官员、企业精英、社会名流,各界都在津津乐道“品饮”和“收藏”普洱茶。 普洱茶收藏风气盛行,得益于普洱茶的升值潜力。品质好的普洱茶,通常每年能以10%至30%的增长率升值。云南西双版纳某厂出品7542号常规茶(干仓货),当时一饼(七两茶)才卖10元,6年后升到了150多元。一块重350克、存放了50年的普洱茶饼,身价甚至贵过一辆本田车。普洱茶如古董一样,已成为理想的收藏品类别。此外,从收藏经济的角度看,普洱茶的茶龄只能通过有经验的人品尝断定,没有统一标准。即使是这种推断,也是一个较模糊的概念。

    目前,虽然有现代测试技术可以较准确测量,但其高额费用决定了这种手段对消费者是没有使用价值的。这就决定了普洱茶的销售和收藏有较大的投机空间,而活跃的市场,通常都是有一定投机空间的市场。正是普洱茶可收藏特征、收藏增值能力,以及价值的模糊性,普洱茶成了时下最为火爆的“送礼佳品”。对受礼者来说,一份高档普洱茶,有多大价值,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行业“发烧”信用滞后

    普洱茶的发展目前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不仅产能基础差,商业水平低,行业管理更是缺乏认证体系的建设。虽然普洱茶低端市场炙手可热,但可以说普洱茶市场目前不仅是一个没有充分信誉支持的市场,也是一个远远落后于现代商业理念的市场,其表现在:信用方面,虽然是整个行业在“发烧”,但信用建设滞后,导致了大量过度的投机行为。如对茶园滥施化肥和农药,用烘青茶冒充生茶,用人工茶冒充古茶,随意乱标产地和工艺,随意乱吹功效,等等,搞得经营普洱茶的人都有“江湖骗子”之嫌。有严格检验制度的出口市场严重萎缩,也说明了整个行业的混乱和总体水平的低下。

    据业内人士介绍,普洱茶的好坏,是以口感论英雄的。同样的时间,不一定有同样的结果。同一地区,同一品种,加工方法不同,发酵程度不同,保管方法不同,环境不同,陈化程度不同,口感也会不同。好的普洱茶应该茶味醇厚平和,品来滑口充盈,没有杂味,无生涩刺喉之感。因此,在这股“热”风之下,最难得的是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对茶独到的感觉,保持清醒的认识:普洱茶喝起来适合自己吗?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