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铁观音品牌之路任重道远
铁观音是名茶而无名牌,这句道出了目前铁观音行业的一个弱点。打造铁观音的品牌,已成为闽南铁观音从地区走向全国、全世界的一个必由之路。昨天下午,闽南茶业高峰论坛举行专场研讨铁观音的品牌之路。
现状:繁荣背后的混乱
最近15年来,闽南铁观音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呈现出供需两旺的景象。据统计,福建铁观音已经从每年不到1万吨发展到去年的9万多吨。目前,福建铁观音已经占据了国内铁观音市场80%多的份额,而闽南铁观音也又占到了福建全省铁观音市场的70%左右。铁观音已经成为与红茶、绿茶并驾齐驱的三大茶种之一。
但是,过快的发展速度也给闽南铁观音带来了隐患。厦门国贸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聪明认为,繁荣是一种假象,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混乱。“在外销方面,出口经营权放开之后,各个厂家争相进入,无序的竞争导致厂商之间互相压价,铁观音出口的价格下降,企业利润空间大幅度缩小。”
茶叶爱好者林伟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说,在竞争无序的市场条件下,好茶往往卖不到好价钱,茶农受到伤害,积极性受到打击。
据了解,目前我国出口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仅值几美元,平均茶价比印度低4成,比斯里兰卡低6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在全球产茶国中,中国茶生产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
与会的陈先生认为,这是由于闽南铁观音出口的附加值普遍较低造成的。他说,闽南茶商品牌经营意识淡薄,茶叶资源非常分散,茶叶生产主要是小规模、分散化,企业创名牌很困难,而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
市场:消费者的要求
林伟认为,目前铁观音面临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机遇和挑战,具备经济实力和文化品位的高端消费群逐渐形成并且慢慢扩大,铁观音需要吸引这部分消费群体,铁观音的品牌经营应该成为开拓这部分市场的一种手段。
同时,消费者的质量意识以及品牌消费意识也在逐渐提高,客观上提高了厂商对产品品牌管理的需求。
厦门茗腾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天明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茶业企业经营茶叶的意义不完全在于茶叶本身,而是把茶叶的特色和个性显现出来,而这个载体则是通过品牌来实现的。他认为,闽南铁观音应该放弃单纯产品销售的惯性概念,而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找到产品特点和消费者需求的契合点,并且付诸实施,这样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立顿红茶是国际著名的茶叶企业,一年几百个亿的销售收入。厦门国贸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聪明说,立顿红茶做的是中低档的茶品,但是利润比同行高出七八十个点,原因之一在于已把立顿这个品牌做好了,其做品牌的做法值得闽南茶业企业效法。
方向:品质和文化两手抓
做大品牌,靠着龙头企业的拉动,实现铁观音经营的现代化是闽南铁观音行业的当务之急。铁观音的品牌战略并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承载于具体产品的品质之上,并且体现于内涵以及文化之上的。
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检处处长周昱说,闽南铁观音要以质取胜,这是创立名牌、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对茶叶行业进行食品安全准入制度的申报工作,获准的企业不仅可以进入这个市场,其本身也可以成为品牌战略的部分。据了解,福建省政府已经开始在着手对福建特别是闽南闽北一带的铁观音进行原产地保护的工作。
品牌决胜市场,而要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就要不断注入文化内涵。而作为品牌的具体体现茶文化,茶业界著名人士李波韵认为,铁观音应该回归到自己的“韵”这个本性之上。他说,铁观音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特殊“神韵”,这种“神韵”不但源于它自己品种的遗传性,还有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以及茶农精湛的制茶工艺,充分体现铁观音所蕴涵的“神韵”是铁观音品牌塑造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