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勐海县加快发展茶叶产业
勐海县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茶叶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核心,树立“大市场、大品牌、大发展”的观念,抓好优质高产茶园建设,加快企业发展,打造品牌等工作,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强高产茶园建设。稳定面积,加快低产茶园改造。在稳定现有22万亩茶园面积的前提下,坚持集中连片、突出重点、择优发展的原则,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充分利用省茶科所的品种资源改植换种,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力度,推进低产茶园的升级换代。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实施5万亩低产茶园改植换种,使茶园良种率达28%;加快有机生态茶园建设。对现有集中连片、长势较好、自然环境优越的常规茶园,采取深耕、增施有机肥、修剪、配置覆树荫等综合管理技术措施,扩大无公害、绿色茶园;加大宣传力度,有效保护古茶树资源。加大对古茶树保护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古茶树资源的自觉性,加强技术培训,引导茶农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对覆盖在国有林、保护区内的古茶树,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管护,坚决杜绝过度采摘和滥砍乱伐古茶树的现象发生。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扶持,引进企业或资金,做好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利用,在开发其经济价值的同时,有效保护古茶树中蕴藏的历史、生物、文化价值,实现综合开发利用。
采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办法,带动茶叶产业的发展。以勐海茶厂为龙头,集中力量,扶持几家有规模、有潜力、上档次、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增强产业带动作用。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以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茶叶企业强强联合,促进中小茶叶企业向骨干企业、优势产品和品牌集中,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集约化生产经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茶叶产业的全面发展。
通过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统一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对全县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员进行职业技术培训,重点开展茶叶初加工技术、茶园常规管理技术、古茶园管护技术、无公害茶园生产技术等培训。加快培养多层次茶叶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茶艺师、茶叶加工技师、评茶员(师)的培训认证等工作。
积极构建茶叶生产、交易平台。组建茶业商会,加强产业发展引导,积极发挥商会的行业引导作用。用商会的形式把企业联合起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申请注册“勐海茶叶”商标,使“勐海茶叶”商标成为今后勐海县茶叶产品的共同商标。加快市场建设。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方式,建设勐海“普洱茶”茶叶交易市场。不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促进茶贸易,进一步扩大勐海茶叶知名度。
弘扬民族茶文化,加强旅游开发与建设。依托省茶科所、西双版纳“普洱茶”研究院的科研、技术优势,组织力量对“普洱茶”进行研究。加快制定“勐海县普洱茶地方标准”的步伐,进一步巩固勐海在“普洱茶”生产加工的领先地位,提高竞争力。强化茶文化挖掘和发展,把弘扬茶文化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古茶园为基地,现代生态茶园为纵深,积极建设集“旅游、参观、购物”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构筑勐海县茶叶生态旅游体系,促进茶叶消费和茶叶贸易。
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县财政计划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作为茶叶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同时,多渠道争取省、州项目资金扶持茶叶产业发展。
强化服务和监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工商、环保、卫生、质监等部门加大对制假售假和扰乱茶叶市场秩序等行为的监管查处力度,对无证照加工等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营造公平竞争和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强税收征管,严肃查处偷、逃税行为,加大对企业用工的监管。同时,严把茶叶加工企业的市场准入关,对初制所的布局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鼓励把初制所办到分布密度相对较小的边远山区、半山区,保证加工原料来源,方便广大茶农。对于精制加工企业,凡达到一定条件的,均许可办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