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如何突破外贸新关口

作者: 来自:每日商报 时间:2005-10-11
分享到:

 
    虽然KTDA(肯尼亚茶叶局)只是负责茶叶这一个作物,但是涉及生产系统中的方方面面,诸如信贷、提供服务、苗圃、运输、加工和小农户产品的营销等。
 
    为确保现场管理人员和茶农们为同一目标协力工作,管理层和现场工作人员都必须对工作结果负责。过去小农户的管理机构,
即当今的KTDA ,确保国内外的力量都要最大限度地运用到增加茶农们的收益上。现场人员的表现受茶农们和他们总部上司们的监督。茶厂的整体表现决定茶农们的收益,而茶农们的收益反过来又反映出世界茶叶的价格。过去,政府和出资机构要KTDA 的管理阶层对其负责;而私有化之后, KTDA就对小农户们选举出的总部和工厂一级的主人们负责。
 
    茶叶行业的自由化和私有化是小农户茶叶企业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这是肯尼亚政府所采取的旨在发展茶叶行业的步骤,这已经实行多年了。现时的KTDALTD成立于2000年5月,当时政府通过与财产保管人协商制定了相关政策,并据此对茶叶行业进行了大的改组。
 
    在这一机构改革中,原来在KTDA 和政府控制下建立起来的小农户茶叶工厂管理层,现在正式移交给小户茶农们自己选举出来的工厂和公司董事会。过去属于政府的监察机构也移交给茶农们的公司,变成了茶农们及其工厂公司提供服务的机构。
 
    关税调整改变了茶叶供货国的地理分布——R am az C hanturiya (俄罗斯茶咖啡生产商协会主席)
 
    早在4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饮茶了。饮茶的传统在俄罗斯的形成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俄罗斯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会地带。长期以来,俄罗斯的发展一直深受欧亚各国的影响,尤其是东方邻邦,也是茶叶的故乡——中国的影响。
 
    从1997年开始,俄罗斯茶叶的年消费总量一直稳定在15万—16万吨之间。而俄罗斯茶叶人均消费量为每年1公斤。1997年,得益于俄罗斯联邦政府将茶叶进口关税细化等一系列及时有效的措施,俄罗斯茶叶分包装业在短期内迅速得到恢复。
 
    俄罗斯茶叶市场上的主要运营商均在俄建立了现代化的茶叶分包企业。与此同时,茶产业的投资总额也超过了1.5亿美元,到2004年底,俄罗斯茶叶市场总量达到16.6万吨,总金额约为10亿美元。俄罗斯消费者对茶消费习惯仍未有太多变化: 93%消费的是红茶,7%是绿茶。俄罗斯进口的茶叶中,有77%,是原茶,这些原茶均在俄境内进行分包装。一次性冲泡的袋茶消费需求的增长也促进了俄罗斯茶叶市场总值的增长。目前,一次性冲泡袋茶的市场值占整个市场总值的24%。
 
    俄罗斯关税的调整改变了俄罗斯茶叶供货国的地理分布及进口品种的结构。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茶叶的主要供货国只有两个,即印度和斯里兰卡,而且当时进口的主要是小包装袋茶的话,那么现阶段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俄罗斯茶叶供货国的名单也在不断扩大,而印度在这个名单中已经不能再保持领先地位。俄罗斯又开始以进口原茶为主。
 
    截止到2004年,俄罗斯完成茶叶进出口的关税政策改革。目前,俄罗斯在茶叶进出口方面实行如下:5%———原茶;20%,但不少于0.4欧元———盒装茶;20%,但不少于0.8欧元———袋装茶。俄罗斯茶叶市场主要由几大公司控制:“阿瓦龙”、“阿赫玛特吉”、“TD格兰特”、“五月”、“奥里米特莱特”、“龙尼列维尔”。上述公司的营业额均占俄罗斯市场总额的80%。
 
    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问题----曹绪岷(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会长)
 
    1、企业科技创新实力较差,经营模式较为落后,面对国际上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的冲击,处于竞争劣势。
 
    2、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许多出口茶叶属原料性的散装初级产品;自有出口品牌、名牌少;竞争局限于以价格竞争为主。
 
    3、中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增加中国茶叶生产成本,低成本优势将逐渐减弱。
 
    4、对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开拓、发掘不多,对有中国特色的各茶类产品广告促销宣传力度不够。
 
    5、近年来,个别国外媒体对我国个别茶叶的质量问题广为渲染,引起消费者的恐慌,对我国茶叶的声誉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2001年7月欧盟新的农残检验标准在一定时期内制约了我国茶叶扩大出口;此外,对茶叶中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含量的要求将越来越严格,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已将其列为检验项目。欧盟、美国、日本都将实施更加严格的茶叶检测标准。这些都向我国出口茶叶生产和贸易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