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茶文化未成气侯
茶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古往今来,无论是上流社会,还是布衣百姓,都离不开茶。更有甚者,以茶会友、谈古论今,留下千古佳话。遍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大小街巷,各式各样的茶吧星罗棋布,大小各异的茶店随处可见。貌似浓郁的茶文化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茶吧以品茶为名,为个别人提供赌博和色情场所;有的小茶店动辄打折,其实在推销失去营养价值的陈茶……茶艺界人士疾呼:茶文化快快苏醒吧。
内蒙古的茶叶文化有近300年的历史,早在清朝时期,关内士兵就将茶叶带入内蒙古,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为了抢夺茶叶市场,历史上还曾发生过著名的茶马大战。著名作家邓九刚所著的《茶叶之路三百年》、《驼道》、《大盛魁》道出了内蒙古茶叶发展的久远历史。富有民族特色的奶茶更是名扬海外,途经内蒙古的游客临走时都要带一些奶茶回去,或自己品尝或送亲朋好友。
为什么在有着茶叶久远历史的内蒙古,茶文化氛围却还未形成呢?呼和浩特市从事茶叶生意多年的经营商李先生告诉记者:“茶叶生意近几年是惨淡经营,小店今天开门明天关,像我们这样成规模的大店也是艰难经营。主要是内蒙古人的茶叶消费水平跟不上和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造成的。”
李先生指出,在内蒙古,人们喜欢喝价格相对低的砖茶,这就影响了其他茶叶的销量。其实,砖茶是茶叶中营养价值最低的茶。且不知买茶也有说道,一些店铺散装茶叶随处叫卖,甚至茶叶和调味品挨得很近,这样串了味儿,茶叶就失去了茶的本香,而且不太卫生。市场上常有小姑娘背着茶篓到处转悠卖茶,这样的茶不能买。一是不卫生,茶叶要直接入口,街面上的灰尘随时都会人浸到毫无遮掩的茶叶中。二是不可靠,是陈茶还是新茶不可知。还有的一些小茶叶店经常打出打折的招牌招揽顾客,岂不知这样的茶叶多是积压多年的陈茶,没有什么营养价值,买这样的茶不划算。专家提醒消费者,除普洱茶等少数紧压茶外,大多数茶叶均以新为贵。同时消费者自己也要掌握一些识别新茶和陈茶的知识。一般通过望、闻、品、摸,可以识茶。望,主要是看茶的色泽和外形,色泽不明快,看上去灰暗、疲软,很可能是陈茶;闻上去味醇、清香是新茶,香气浑浊、味杂,则是陈茶;最好在买茶时要求商家泡一点茶品尝,茶汤口感好、汤色明快的是新茶;搓茶叶片,一搓成沫的是新茶,搓后成片的一般是陈茶。
处理陈茶的小店层出不穷,道出了茶叶市场缺少规范管理的事实。现在内蒙古的茶叶店没有专门的行业主管部门,也没有茶叶协会来督促管理,有的只是卫生防疫及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行政管理。一些茶叶店的经销员也不是行家。据了解,呼市获得国家认证的评茶员和茶艺员寥寥无几,卖茶的人70%不懂行。经销人员无职业资格认证、茶叶店无等级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费者购茶的盲目性。也使得那些不规范的小茶叶店和沿街流动茶挑,对成规模、规范化经营的茶叶店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内蒙古的茶文化还未形成气候,大多数饭店连富有民族特色的奶茶都没有。业内人士建议:内蒙古应以奶茶为契机,每年开展形式各异的茶文化节;对经销人员进行培训,开展职业资格认证,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培育、开发茶叶市场;还应成立内蒙古茶叶协会,从行业角度对经销茶叶的店进行等级评定,让消费者买上放心茶。另外,消费者买茶叶时尽量不要买散茶,要去名店买茶,买有正规生产厂家、有企业条形识别码、获得国家绿色认证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