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水绿山青富农家
作者:董兴国 王红俊 来自:云南日报 时间:2004-09-18
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生产模式,使当地群众尝到了苦果;创建“绿色银行”,不仅美化了家园,还给百姓带来了更多实惠。
连绵30多平方公里的大雪山原始森林,4.5万亩连片的芒果园,一片片相继建成的万亩经济林果园……金秋的永德山清水秀,从稻田到山野,到处是沉甸甸的待收的果实。这是永德县实施“青山绿水工程”换来的崭新景象。
永德人为求发展,曾在不知不觉中付出过惨痛代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蓦然醒悟,开始再造秀美山川。
忽视生态保护尝苦果
永德县地面山坡陡峭,土体松软,易被侵蚀,进入雨季后又时常遭遇高强度暴雨。在这样的地质、气候条件下,永德县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该县是我省的一个边疆贫困县,为了生存的需要,群众曾一味追求生产、生活方便,砍伐村庄周围植被获取薪柴的现象一度比较普遍;在一段时期内,卖柴成为山区部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公路沿线,曾经出现成垛的干柴随意摆放、等候买主光临的现象。同时,大面积毁林开荒种粮、种蔗,也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大自然的报复很快降临。温室效应加剧,不同程度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土地沙化,造成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频繁,河床逐年升高。永康坝、勐底坝是这个县的“粮仓”,由于上游环境恶化,雨季泥沙俱下,多处良田变成了沙滩。
据不完全统计,永德县累计发生水土流失面积3万余亩,造成经济损失上千万元;每到干旱季节,就有50%左右的群众处于缺水状态。每年,仅洪涝灾害就给永德造成经济损失数千万元。这些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八大工程”再造秀美山川
新形势下,永德县委、县政府提出,必须落实临沧地委、行署的战略部署,全力实施以“天蓝、水清、地绿、景美、民富”为目标的“青山绿水工程”,重塑秀美山川。
在实施“青山绿水工程”中,县委、县政府创造性地把“青山绿水工程”分解为“八大工程”,即:以路边、河边、沟边为主的“三边”生态建设工程;天然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文明城镇建设为主的“三村”工程;移民安居工程;生态文化工程;人本素质及效益评价工程。
实施八大工程,以县委、县政府为承担工程建设的领导主体,以乡镇党委、政府为承担工程建设的实施主体,以县级部门为服务主体,以各族人民为实施主人,上下联动,构成了“青山绿水工程”建设网络。县委、县政府对工程建设进行任期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提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设立了“青山绿水工程”创业奖,每年开展1次评比活动;将工程实施成效纳入挂钩领导、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年终考核;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牵头对“青山绿水工程”进行跟踪监督;人大、政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视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优势,强化群众监督;新闻媒体开设专栏,进行全方位宣传。
农家积极创建“绿色银行”
人们说,永德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更重要的是,“绿色银行”给百姓带来了实惠。
勐汞乡勐汞村大草坝组61岁的共产党员高国林,是果树栽培的行家。老高在打理好自己的300亩经济林园的同时,无偿帮助村民嫁接果树上万株,惠及农户200余户。在他的帮助、带动下,当地群众纷纷动手绿化自己的家园,并以此作为增收的“绿色银行”。
德党镇党员示范户肖家福在自家的20亩山坡地上种植板栗、桃树、橘子、梨等果树,通过精心管理,每年创收3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德党镇成功推广经济林木200多亩,仅此一项群众增收达15万元。
永德县通过“青山绿水工程”建设,形成了大雪山澳洲坚果、茶叶基地;乌木龙茶叶、核桃基地;亚练紫胶、核桃基地;永康酸角、核桃基地;崇岗橡胶、核桃基地;明朗、勐汞茶叶、核桃基地;勐板、小勐统核桃、茶叶基地等优势产业群。目前,这些基地的幼林长势良好,乌木龙、明朗、勐汞的新建茶园明年可望投产。
据介绍,2002年至2003年,永德共完成工程造林12.94万亩,全部通过了省、地验收,占省下达计划的100.1%;完成封山育林29200亩;兑现工程造林种苗款575万元、粮食2033.2万斤、造林补助金135.5万元;完成机播造林6.27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造林8012亩,建成省道105千米、地县公路82.6千米、县乡公路162千米“绿色通道”。2002年至今,这个县建成了一批沼气池,完成了农村能源转换试点工作。
连绵30多平方公里的大雪山原始森林,4.5万亩连片的芒果园,一片片相继建成的万亩经济林果园……金秋的永德山清水秀,从稻田到山野,到处是沉甸甸的待收的果实。这是永德县实施“青山绿水工程”换来的崭新景象。
永德人为求发展,曾在不知不觉中付出过惨痛代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蓦然醒悟,开始再造秀美山川。
忽视生态保护尝苦果
永德县地面山坡陡峭,土体松软,易被侵蚀,进入雨季后又时常遭遇高强度暴雨。在这样的地质、气候条件下,永德县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该县是我省的一个边疆贫困县,为了生存的需要,群众曾一味追求生产、生活方便,砍伐村庄周围植被获取薪柴的现象一度比较普遍;在一段时期内,卖柴成为山区部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公路沿线,曾经出现成垛的干柴随意摆放、等候买主光临的现象。同时,大面积毁林开荒种粮、种蔗,也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大自然的报复很快降临。温室效应加剧,不同程度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土地沙化,造成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频繁,河床逐年升高。永康坝、勐底坝是这个县的“粮仓”,由于上游环境恶化,雨季泥沙俱下,多处良田变成了沙滩。
据不完全统计,永德县累计发生水土流失面积3万余亩,造成经济损失上千万元;每到干旱季节,就有50%左右的群众处于缺水状态。每年,仅洪涝灾害就给永德造成经济损失数千万元。这些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八大工程”再造秀美山川
新形势下,永德县委、县政府提出,必须落实临沧地委、行署的战略部署,全力实施以“天蓝、水清、地绿、景美、民富”为目标的“青山绿水工程”,重塑秀美山川。
在实施“青山绿水工程”中,县委、县政府创造性地把“青山绿水工程”分解为“八大工程”,即:以路边、河边、沟边为主的“三边”生态建设工程;天然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文明城镇建设为主的“三村”工程;移民安居工程;生态文化工程;人本素质及效益评价工程。
实施八大工程,以县委、县政府为承担工程建设的领导主体,以乡镇党委、政府为承担工程建设的实施主体,以县级部门为服务主体,以各族人民为实施主人,上下联动,构成了“青山绿水工程”建设网络。县委、县政府对工程建设进行任期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提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设立了“青山绿水工程”创业奖,每年开展1次评比活动;将工程实施成效纳入挂钩领导、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年终考核;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牵头对“青山绿水工程”进行跟踪监督;人大、政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视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优势,强化群众监督;新闻媒体开设专栏,进行全方位宣传。
农家积极创建“绿色银行”
人们说,永德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更重要的是,“绿色银行”给百姓带来了实惠。
勐汞乡勐汞村大草坝组61岁的共产党员高国林,是果树栽培的行家。老高在打理好自己的300亩经济林园的同时,无偿帮助村民嫁接果树上万株,惠及农户200余户。在他的帮助、带动下,当地群众纷纷动手绿化自己的家园,并以此作为增收的“绿色银行”。
德党镇党员示范户肖家福在自家的20亩山坡地上种植板栗、桃树、橘子、梨等果树,通过精心管理,每年创收3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德党镇成功推广经济林木200多亩,仅此一项群众增收达15万元。
永德县通过“青山绿水工程”建设,形成了大雪山澳洲坚果、茶叶基地;乌木龙茶叶、核桃基地;亚练紫胶、核桃基地;永康酸角、核桃基地;崇岗橡胶、核桃基地;明朗、勐汞茶叶、核桃基地;勐板、小勐统核桃、茶叶基地等优势产业群。目前,这些基地的幼林长势良好,乌木龙、明朗、勐汞的新建茶园明年可望投产。
据介绍,2002年至2003年,永德共完成工程造林12.94万亩,全部通过了省、地验收,占省下达计划的100.1%;完成封山育林29200亩;兑现工程造林种苗款575万元、粮食2033.2万斤、造林补助金135.5万元;完成机播造林6.27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造林8012亩,建成省道105千米、地县公路82.6千米、县乡公路162千米“绿色通道”。2002年至今,这个县建成了一批沼气池,完成了农村能源转换试点工作。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