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企规模生产欲分羹15亿元花茶市场

作者:徐文洲 来自:云南日报网 时间:2004-09-14
分享到:

    记者在广西横县第四届茉莉花茶交易会上了解到,该县常年种植茉莉花7.5万亩,年产鲜花6万多吨,利用茉莉花资源生产的花茶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而横县花茶的另一主要原料茶叶有50%来自云南。面对国内每年15亿元的茉莉花茶市场空间,云南茶企已在借鉴横县经验,利用云南的茶叶资源优势,欲在花茶市场有所作为。
    横县茉莉花为农业支柱
    据了解,横县总人口约108万人,种植茉莉花的花农多达30多万人。目前,茉莉花常年种植面积7.5万亩,年产鲜花6万多吨,花农每年销售茉莉花收入达3亿多元,人均约1000元。
    横县花茶生产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横县茶厂自种茉莉花,自己窨制生产茉莉花茶,年生产花茶100担左右,大规模种植则是上世纪70年代末。1993年,横县茉莉花种植进入鼎盛时期。2000年6月,横县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茉莉之乡”。
    每年4到10月,都是茉莉花上市交易的季节。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各地的花农骑着摩托车、自行车,把刚刚摘下来的新鲜茉莉花蕾送到这里出售。其花价也是随行就市。9月4日,记者就在一个交易市场看到,刚开始交易时,价格是3.3元/市斤,黄昏时,价格跌到2.9元/市斤。
    原料茶50%来自云南
    据福建茶叶协会秘书长陈金水介绍,近现代茉莉花花茶起源于福建,70年代末期,福建年产花茶达16万担,约占全国的60%。但是花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沿海对外开放,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目前在福建,采摘1市斤茉莉花的人工费用超过1.5元,而横县还不到1元,因此,茉莉花种植及花茶生产逐渐向西部转移。
    目前,横县有180多家花茶加工企业,年加工花茶5万吨,位居全国之最,大多数花茶生产企业主都来自福建。
    但是,横县的茶叶产量却不足以支撑花茶生产的需要,大量的原料茶必须从省外引进。其原料茶主要来源是福建和云南。福建的花茶生产商以横县为生产基地,把福建的原料茶长途运输到横县,利用当地相对低廉的茉莉花资源,生产的花茶贴上福建品牌推向全国,一般价位较高。记者采访的花茶生产商和原料茶经营商都表示,他们加工花茶所需原料茶有50%以上来自云南,尤其以思茅地区为最多。广西金花茶业公司是横县历史最悠久的花茶厂家,年产量达10万担,以云南茶为主要原料。陈纪河茶庄是横县原料茶市场里的大户,最高的时候,每天要销售7-8吨原料茶,其中一半的原料茶来自云南。
    云南花茶生产条件优越
    据了解,目前我国茉莉花茶年产量约11万吨,主要销往华北、西北、东北和山东省,京津地区和山东地区占销量的70%以上,济南市年销量达1万吨,有“夏喝绿茶,冬喝红茶,一年四季喝花茶”的说法。
    云南的思茅等地与横县相比,在许多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花茶生产加工产业向西部转移中,广西横县却占尽先机,甚至有一部分花茶通过思茅茶叶市场销往全国。据茶专家陈金水介绍,茉莉花适合在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湿热的地区生长。云南元江、思茅港一带,具备这种气候条件,而且昼夜温差比横县大,花期更长。横县原料茶资源不足,而思茅地区是云南省茶叶中心产区之一,拥有成本更低的优势。
    云南茶企在行动
    云南茶企其实对横县花茶并不陌生,2000年,在云南很有影响的龙生绿色产业(集团)公司,就在横县设立办事处,每年销售数百吨原料茶。近年来,作为云南茶叶龙头企业,龙生集团已由供应原料茶发展到欲在云南规模生产花茶,现已着手在思茅港实施1000亩茉莉花种植基地项目。
    云南省茶叶协会副秘书长王星银介绍,元江一带种植的茉莉花花蕾大、香气浓,但是由于最近几年国内茉莉花市场不是很景气,相关政府部门对发展茉莉花种植及花茶加工业并不热心。过去国内有一些人就认为,云南出产的茶叶属于大叶品种,茶味太浓,不适合加工花茶。而事实是西北等地区水质不太好,口味浓的花茶更受欢迎,这就是为什么云南的原料茶在横县占有主导地位的原因。
    云南茶叶市场的闵先生表示,从2000年开始,云南开始尝试加工茉莉花茶,事实证明效果不错,但是产业规模未能做大。仅仅靠出售原料茶来赚取利润,其经济效益显然是不够的。
    专家们认为,茉莉花花茶加工至今还延续着古老的窨制工艺,云南花茶不能走横县模式,必须高起点采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加上云南的自身条件,在国内茉莉花茶15亿元的市场份额中获得举足轻重的一份,是完全有可能的。

本报记者   徐文洲(春城晚报)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