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融水县红水乡信托茶叶生产助农增收
作者: 来自:柳州晚报 时间:2004-08-03
近日,笔者到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采访,看见这里碧绿的茶山云雾缭绕,茶树长势正旺,一畦畦一簇簇像绿色的云雾一样直向山腰蔓延。乡党委书记曾庆书说,预计今年全乡可产鲜茶80万公斤,农民单项人均收入240元。这是红水乡农民12年的汗水结晶,也是乡党政领导班子12年茶叶生产“接力赛”的优良成绩。
红水乡全乡有2万多人,97%是苗族。这里山多地少,人均水田不到0.4亩,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山上的杉木,加上生产环境恶劣,人们一直走不出贫困的阴影。
上世纪90年代初,乡领导认识到,杉木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且越砍越少。而红水乡位于华南第三高峰元宝山东北麓,海拔600至800米,气候凉爽,土质好,无公害,十分适宜茶叶种植。于是1992年,乡党委、政府投入资金从外地引进优良茶种,采取在资金上每种1亩茶叶给予350元贷款扶持等办法,大力发动群众开垦荒山种茶。
从此,红水乡的各届领导展开了一场茶叶生产。“接力赛”:1995年,投入20多万元引进设备,建成了全县第一个茶叶加工厂,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1997年,把茶农组织起来,成立了集开发、管理、销售于一体的茶业股份合作公司,使茶叶生产走上了一条产业化路子;2000年以后,每年的秋收到次年的5月,乡领导和干部都包村到户下到村寨,发动农户种茶。为提高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乡里多次请来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专家,从茶叶种植到管护、采茶,对农民进行指导,同时还建起了3个共200亩的科技示范园。近年,红水乡先后3次带领村干部和种茶户代表到附近县乡参观学习。还充分利用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积极争取资金进行坡改梯,调动了群众种茶的积极性。
12年来,红水乡茶叶生产走上了稳步健康的发展轨道。全乡现有茶叶5960亩,其中3200亩进入了采摘期和丰产期。他们的“金芦笙”牌元宝山绿茶远销江苏、浙江、福建、南京、桂林等地,供不应求。通过发展茶叶,红水乡不少村屯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黄柰村全村种茶2100亩,1775亩进入采摘期和丰产期,预计今年单项人均收入600元。整民村韦财旺种茶9.3亩,4.1亩进入采摘期和丰产期,光这一项每年就收入9000元以上。
红水乡全乡有2万多人,97%是苗族。这里山多地少,人均水田不到0.4亩,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山上的杉木,加上生产环境恶劣,人们一直走不出贫困的阴影。
上世纪90年代初,乡领导认识到,杉木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且越砍越少。而红水乡位于华南第三高峰元宝山东北麓,海拔600至800米,气候凉爽,土质好,无公害,十分适宜茶叶种植。于是1992年,乡党委、政府投入资金从外地引进优良茶种,采取在资金上每种1亩茶叶给予350元贷款扶持等办法,大力发动群众开垦荒山种茶。
从此,红水乡的各届领导展开了一场茶叶生产。“接力赛”:1995年,投入20多万元引进设备,建成了全县第一个茶叶加工厂,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1997年,把茶农组织起来,成立了集开发、管理、销售于一体的茶业股份合作公司,使茶叶生产走上了一条产业化路子;2000年以后,每年的秋收到次年的5月,乡领导和干部都包村到户下到村寨,发动农户种茶。为提高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乡里多次请来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专家,从茶叶种植到管护、采茶,对农民进行指导,同时还建起了3个共200亩的科技示范园。近年,红水乡先后3次带领村干部和种茶户代表到附近县乡参观学习。还充分利用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积极争取资金进行坡改梯,调动了群众种茶的积极性。
12年来,红水乡茶叶生产走上了稳步健康的发展轨道。全乡现有茶叶5960亩,其中3200亩进入了采摘期和丰产期。他们的“金芦笙”牌元宝山绿茶远销江苏、浙江、福建、南京、桂林等地,供不应求。通过发展茶叶,红水乡不少村屯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黄柰村全村种茶2100亩,1775亩进入采摘期和丰产期,预计今年单项人均收入600元。整民村韦财旺种茶9.3亩,4.1亩进入采摘期和丰产期,光这一项每年就收入9000元以上。
新闻评论